课件编号13808757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地表环境的整体性 同步测试(A卷)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10602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测试,同步,整体性,环境,地表,选择性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地表环境的整体性 同步测试(A卷) 一、单选题 (2022·来宾模拟)为研究山区人地关系,一专家组以我国西南某山为样本开展研究。该山是一座死火山,山地面积约1km2,只有一个峰顶,以经过峰顶的纬线为界,将山地划分为南坡和北坡。下图示意该山南坡和北坡部分地理要素的数量关系,各要素数值均以北坡为1,柱状图为南坡相应要素的比值,其中土层厚度不包括稻田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组成该山体的岩石最可能是(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2.该山南坡与北坡相差最大的地理要素是(  ) A.土层体积 B.人口密度 C.稻田面积 D.茶园面积 3.影响该山南、北坡土层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植被 B.面积 C.海拔 D.坡度 【答案】1.B 2.A 3.D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根据箭头指向 ①岩浆: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 ⑤由沉积物形成的岩石是沉积岩。 (2)判断箭头含义 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是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是内力作用。 1.由材料可知,该山是一座死火山,因此组成该山体的岩石最可能是喷出型岩浆岩,即玄武岩,B正确;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ACD错误。故答案为:B。 2.据材料和图可知,M山南坡的地理要素(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土层厚度、茶园比重)与北坡比值分别是1.4、1.6、1.5、0.8。根据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区域面积,计算可得南坡人口密度=1.6/1.4=1.14。综上所述,南坡与北坡比值相差最大的地理要素是土层厚度,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3.由图可知,山地总面积一定,南坡面积大于北坡,可推知南坡的坡度较小,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慢、较易沉积,从而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D正确;该山地面积较小,南北坡植被类型、分布差异不大,对土层厚度差异影响小,A错误;南北坡面积差异与土层厚度关系不大,B错误。山地面积小,南北两坡海拔高低差异不大,与土层厚度差异关系不大,C错误。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下·齐齐哈尔月考)疏勒南山是祁连山系冰川分布最集中的一条支脉,其雪线高度约为4600米。该地区云含水量(云中液态或固态水的含量)受下垫面影响,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若空中水汽资源相对丰富,可为人工增雨(雪)作业提供良好的条件。下图示意疏勒南山冰川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人工增雨(雪)成功几率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该地区进行人工增雨(雪)的生态效益有(  ) ①降低森林火险②缓解全球变暖③增加冰川储量④预防山洪暴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4.A 5.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生态效益包括:丰富区域植被种群;涵养当地土壤水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环境气候条件;增大空气中的湿度,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有利于植被分布均衡等。 4.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的云含水量受下垫面影响。图中甲地位于湖泊与冰川之间,下垫面蒸发量大,空中水汽相对丰富,故人 工增雨(雪)成功几率最大,A正确。乙、丙J地相对于甲地空中水汽相对较少,排除B、C、D选项;故选A。 5.该地区位于我国祁连山系,区域降水量较少。通过人工增雨(雪)能增加该区域的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增大空气中的湿度,增加冰川储量,改善生态环境,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