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2360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课件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51536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北宋,西夏,并立,课件
  • cover
课件47张PPT。第四单元第三课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辽西夏北 宋辽西夏北宋的并立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表格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契丹族960年 赵匡胤 东京 汉族1038年 元昊 兴庆 党项族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表格1、契丹族原居辽河上游,游牧; 后学农耕定居 2、国名:先称契丹后改称辽 3、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4、时间:916年 5、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返回 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统一了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位期间,以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政治制度,设置州县,契丹创制文字。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耶律阿保机建立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契丹(辽)一、北宋与辽的关系:北宋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守内虚外1004年澶州战役1005年澶渊之盟战和澶 渊 之 战 北宋与辽的碰撞寇 准宋真宗东 京澶 州寇准宋真宗澶渊之盟(视频资料)根据课本101资料和视频资料,请你谈谈“澶渊之盟”是怎样的盟约? 辽派使臣到宋营议和,宋真宗便再派曹利用去辽营谈判,应允每年向辽方输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以白沟河为界分治,并约定在1005年1月28日(宋景德元年十二月十七日)与辽方在澶州议和订约。澶州亦名澶渊郡,因而称“澶渊之盟”。 辩一辩正方:北宋与辽签定澶渊之盟用岁币换和平的方式可取。 反方:岁币加重了人民负担,用岁币换和平的方式不可取。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岁币”是北宋每年送给辽的银绢,而不是一次性的赔款)。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生产得到发展,双方还通过“榷场”进行贸易。 评价澶渊之盟西 夏西夏西夏的兴起1、党项族居中国西北,游牧; 后学农耕定居 2、国名:大夏,史称西夏 3、建立者:元昊 4、时间:1038年 5、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 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在兴庆(今天的银川)登基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从此西夏开始了它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元昊统治时期,西夏的势力有很大的发展,其辖境“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宁夏同心县南),北抵大漠,境土方二万余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和陕西北部、内蒙一部分。 元 昊西夏建立 狄青,北宋大将,临阵被发,带铜面具,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 二、宋夏之间的战与和战争破坏双方的正常生产和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宋 夏 和 战2.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3.使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4.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1.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北宋与辽、西夏达成和议的积极意义 三、碰撞中的融合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学会农耕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指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报,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此处指:辽、西夏)所为,皆为中国等。(此文中国皆指中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 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读一读,想一想:契丹大字契丹文字契丹小字它们的字形结构与汉字是否相似?其中有哪些汉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