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25005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1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2207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
  • cover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4~35页的例1和“想想做做”第1~6题。 1.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2.能够通过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数学本。 ▍流程一: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小军或者小晴的话提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共用去多少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2.谈话:我们先来解决,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流程二:列出算式,尝试计算 1.谈话: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谁能说说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自行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 ①列出分步算式5×3=15(元),15+20=35(元)。此时追问:能说说每步算式的意思吗? ②列出综合算式5×3+20=35(元)。此时追问:这道算式你们能看懂吗,谁来说说它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2.提问:怎么计算5×3+20=?、“5×3”算出的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3+20 15+20 35 追问学生:刚刚我写的“5×3+20”和“15+20”这两道算式相等吗?这两道算式和得数相等吗?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说看。 指生回答。 提问:怎么表示这两道算式相等呢? 引导学生理解用等号来连接可以表示等号两边相等,并根据学生回答将板书补全: 5×3+20 =15+20 =35 3.教师将正确的计算过程完整的书写一遍,注意提示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介绍这就是递等式。 4.在综合算式的第二行先写等号,注意等号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先算5×3,因为5×3在综合算式的前面,所以算出5×3的积后应写在前面,同时把没有运算的20移下来,再算15+20,结果通常写在第三行,注意等号要对齐。 ▍流程三:理解运用,归纳算法 1.提问:请你也列一道综合算式解决小晴的问题,并试着用递等式写出计算过程。 展示学生所列算式,追问:15×2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50要写在减号的前面? 2.谁能把计算过程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适时追问:30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算? 3.提问:买3盒钢笔,比一个书包贵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指生汇报。(40×3―20) 4.提问:刚刚我们列出了三道综合算式,用递等式进行了计算。观察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这三道算式都是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在计算像这样的综合算式时,我们是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 ▍流程四:基础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①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 ②提问:16×6的积写在“―”的前面,还是后面,为什么? 引导学生感知:把第一步的运算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没有参加运算的数和运算符号要移下来。 ③最后计算结果,并提问: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①学生交流时,提问:错在哪里? ②提问:在计算像这样的混合运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引导学生总结出,在计算时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或者加法,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要写在相应的位置,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要移下来。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比一比、说一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应先算哪一步 学生独立计算。 再次比较,提问: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上下两题的运算符号不完全一样,所以运算的顺序也不一样,计算结果就不同了。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流程五:开放练习,拓展延伸 (1)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 (2)出示四种形式:乘加、乘减、加乘、减乘。 (3)提问:比较这四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