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2501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2193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教案
  • cover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9~31页的例2和“想想做做”第1~4题。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2.在数学情境中,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并进行正确分析和解决。 学会正确分析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分析题目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课件、教材。 ▍流程一:活动感知 出示两个纸袋,一个纸袋里装有4张卡片,另一个纸袋里卡片的张数是第一个袋子的2倍。 出示问题: (1)第二个袋子里有几张卡片?(2)两个袋子里一共有几张卡片? 提问:这两个问题,你选择先解决哪一个,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两个问题之间有联系,要求第二个问题,必须先求出第一个问题。 ▍流程二:探究新知 1.提问: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回答:一条裤子48元,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 2.买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就是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的总和。 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上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一套衣服的价格 3.提问:如果要你画线段图来解决,你想先画哪个? 学生忽回答:应该先画裤子的价格。 相机追问:为什么先画裤子 引导学生说出将裤子的价格作为一份,上衣有这样的3份,所以是先画裤子。 请学生上来示范画一画。 追问:怎么确定上衣的长度呢? 引导学生说出: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所以要画3个裤子那么长。 4.提问:我们是怎样判断先画什么的? 引导学生发现,在画线段图时,我们先确定将谁看作一份,也就是依据什么做比较,分清条件之间的关系。 5.提问:根据这个线段图,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同桌两人看着线段图互说分析过程。 提问:谁来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要想知道一套衣服多少元,必须知道衣服和裤子的价格,裤子的价格直接告诉我们了,但衣服的价格没有告诉我们,所以我们要先求出衣服的价钱,也就是先算出衣服的价格,再把衣服和裤子的价格合起来。 6.提问:自己列式解答。 7.提问:还是这些条件,问题变成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多少元?线段图应该怎么画?自己独立绘制。 学生独立尝试绘制线段图,并同桌互相说说分析过程。 提问:你是怎么画的? 根据学生描述绘制线段图: 提问: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将裤子的价格作为一份,上衣有这样的3份,所以是先画裤子。 8.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核对。 9.比较上面两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步相同,而第二步不同,要求买一套衣服多少元,要把一件衣服的价格和一条裤子的价格合起来,而求一件衣服比一条裤子多几元,是求它们相差多少。 ▍流程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和问题,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提问:从题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数量关系。 第一小题:足球的数量-篮球的数量=足球比篮球多的数量。 第二小题:香蕉的数量+苹果的数量=一共的箱数 提问:根据问题说说数量关系式,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 同桌二人互说,全班交流。 根据分析列式解答。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审题。 提问:“一共”和“第二次”你想先填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回答:要知道一共跳了多少下,必须知道第一次和第二次各跳了多少下,第一次已经直接告诉我们了,而第二次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我们要先求出第二次的数量。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题,学生分析。尝试画出线段图。 学生分析出:要求两人一共有多少枚邮票,就要把两人收集的邮票的数量加起来,而小男孩的邮票数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我们要先求出小男孩的邮票数量。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观察信息:从图上知道什么? 根据已有条件和问题补充完整线段图。 根据线段图进行分析。 独立解答并集体交流。 ▍流程四:全课小结 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