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25035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2)》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2287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2),教案
  • cover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0~41页的练习五第7~10题。 1.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综合算式来解答问题。 2.在主动对探究的算法进行猜想时,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4.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运用算式的特征简便计算,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算式的特征简便计算,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流程一:激趣导入,唤起旧知 1.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180-36-44 180-(36+44) 观察算式。发现:数都一样,不同的是算式中的运算符号及顺序。 按各自的运算顺序算一算,又有什么发现?发现:得数都是100。 思考:为什么结果都是100呢? 小组讨论:你能想办法说明这个发现吗? 以实际问题举例:比如说,有180元钱,买上衣用去了36元,又买裤子用去了44元,剩下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180先减去买上衣的钱,再减去买裤子的钱;或者可以直接用180减去买上衣和裤子总的价钱,这样就可以分别用这两个算式来表示了,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一样的。 谁再能结合这组算式,举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来说一说,同时理解连减也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2)观察第二组:159-(59+37) 159-59-37 这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猜一猜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算一算,看自己的想法正确吗? 比较这两组题,你还有话要说吗? 总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它们的和,反过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分别减这两个数。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规律叫作“减法的性质”。 2.减法中还存在着这么神奇的奥秘,在其他的运算中有吗?猜一猜。 (1)学生猜测,用算式表达出自己的猜想。 (2)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筛除不可能的规律。 (3)组内交流,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 (4)反馈汇报。 教师出示一组算式:320÷4÷2 320÷(4×2) 它们的结果一样吗?你能想办法说明吗? 你发现的规律是什么? 总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它们的积,反过来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分别除以这两个数。这样的规律我们称为 “除法的性质”。 3.自己在学习单上设计三组像这样的算式,请同桌帮忙验证,并想一想,这个规律有什么用呢? 上面的每组算式中,你觉得哪个算式更好算? 说说你的体会。 ▍流程二:自主探究,巩固知识 1.完成练习五第7题。 不计算,在圆圈里填“>”或“<”。 第一轮:请将结果记在心里,课件出示题目。 40×5+3 ○ 40×(5+3) 162-24÷6 ○(162-24)÷6 137-75-25 ○ 137-(75-25) 第二轮:说说比较的方法。 总结:比较得数的多少除了可以计算之外,有时我们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用乘法或除法的意义来理解,也可以运用学过的一些规律。 2.完成练习五第8题。 看谁都能算对。 205-98+46 54×(71-33) 244-6×28 480÷6-45 (79+57)÷4 351-(164-88) 教师给3~4分钟,强调正确率,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核对,反馈主要的错误之处。 再出示三道题:665-128-172 504÷12÷7 428-(228+11) 怎样算得快?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算完,请速度较快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混合运算有必须遵循的运算顺序,一般情况下按照顺序去算,但如果数据有特点,可以根据我们找到的规律将算式变形,再进行计算。 3.完成练习五第9题。 小丽从图书馆借一本《太空历险记》,共132页。看了5天后还剩72页,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如果只能借阅9天,从第6天起,平均每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