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25819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27755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东省,试题,答案,图片,期中,济宁市
    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 七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考试时间60分钟。共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 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推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第I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 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 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请将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1.了解史前时代原始人类遗迹,考古人员依据的主要信息是 ①历史书籍 ②考古发掘 ③网络视频 ④生物化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 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材料中的“远古人类”会 A.住半地穴式房屋B.用骨针缝制衣服C.懂得用火 D,种植粟 3.作为“20世纪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半坡遗址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北京人、马 王堆汉墓齐名。半坡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了 A.黑陶是半坡陶器的一大特色 B.此处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 C.该聚落居民从事农业,种植粟等 D.该聚落居民定居,建造干栏式房屋 4,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赠书法作品:“华夏千 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A.尧和舞 B.舜和禹 C.黄帝和炎帝 D.周文王和周武王 5.右图是炎帝、黄帝、蚩尤三个部落发展演变的历程, 其中③、④位置应该分别填写的内容是 ① A.黄帝、炎帝 B.炎帝、黄帝 战 C.炎黄联盟、华夏族 D.华夏族、汉族 ②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尤 0000000 6.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夏朝 ① 西周 春 醫 A.大禹传启,天下为家 B.盘庚迁殷,青铜灿烂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7.“按照《周礼》K礼记》《仪礼》等礼书提供的标准,周代在宴飨(xiǎng)和祭祀活动中 以鼎、簋相配,根据身份地位分别是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 簋、士三鼎二簋,贵族在使用鼎、簋组合礼器的时候,按照自己的身份等级享用相 应的数量和规格,不可逾越。”这段材料能够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②青铜器的功能为食器和礼器 ③青铜器的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④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春秋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9.观察战国形势图(右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 分别为战国七雄中的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齐、楚、素、晋 2 D.宋、楚、齐、蓟 10.诗人岑参在《石犀》中说:“江水初荡谲,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 如,”诗中提到的“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A.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 B.加强管理,并提倡依法治国 C.奖励耕战,使秦国迅速强大 D,修筑都江堰,解决岷江水患 11.《塞翁失马》的寓言故事家喻户晓。最早提出这种“祸福相倚”思想的历史人物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孟子 12.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0000000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 CCCCC 6—10 BCABD 11—15 BBABB 16—20 CBCCC 非选择题(共30分) 一、(10分) 1.武王伐纣(1分);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