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31665

统编版 选必1 第三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1次 大小:1290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法治,答案,学案,文明建设,精神
  • cover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学 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法制基础的建立、依法治国的提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认识中国法设的发展历程和意义,培养时空观念的素养。 2.通过了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英模事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推进历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提出等问题,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作用,培养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学习重难点 重点:1.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2.依法治国的提出和全面建设。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难点:1.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区别。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和发展。 探学新知 1、新中国的法治进程 1.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 (1)国家从立法开始,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初步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2.“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3.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制定1982年宪法和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3)中共十五大(1997年)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0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4)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邓稼先等是杰出代表。 (2)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极大激发了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2.改革开放以后 (1)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2)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3)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4)2001年,中共中央在总结以往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5)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共十八大做了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化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