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34425

初中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册 2.3.1新文化运动教案

日期:2024-04-28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520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历史,社会,九年级,上册,2.3.1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 课时 课 题 2.3.1新文化运动 课时 1 课 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历史背景,认识《新青年》在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作用。 知道胡适首倡“文学改良”运动以及陈独秀发起“文学革命”的意义。 2.结合对课文的讲授,组织学生思考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原因。 3.了解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在民族危机日渐加深、国家动荡日重的状况下,积极思想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探索精神,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新青年》的创办;胡适、鲁迅与新文化运动。 难点: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具准备 PPT 师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那么中国人是如何进行抗争和探索的?大家一起来回忆:面对外侵略,首先有农民阶级进行的反抗斗争,比如(学生答)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接下来,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学生答)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学生答)维新变法运动;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学生答)辛亥革命。但是这些抗争探索有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复习旧知 开门见山 新课 一、背景 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浏览一下课本49页的内容,结合上一节课的知识思考: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状况如何?(学生回答,问题稍难,一些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或不正确,此时可以进一步提问) 1、辛亥革命没有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 2、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这时候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就想:为什么我们想要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就是因为对旧有的封建思想文化批判得不够彻底,所以中国想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因此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二、经过 1、开始: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指导思想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这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和指导思想。(板书:开始: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指导思想) 教师总结并强调:时间是1915年,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注意:《新青年》杂志原名是《青年杂志》。 在课本50页有这两副图,了解一下:      关于陈独秀大家可以通过图和介绍简单了解一下:他早期接受的也是封建式的传统教育,也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在考场上他发现很多考生都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呆头呆脑的人,没有什么真本事,这些人如果当了官中国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从此,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并且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代表人物有四个: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主要阵地就是《新青年》,指导思想是“民主”和“科学”,当时被陈独秀形容成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因为这两个词的英文分别是democracy和science. 2、前期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到了后来又有了新的发展,下面我们来看“新世纪的曙光”。大家想一想,是什么事件使中国人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我们学完了,下面请同学说一说,新文化运动的“新”究竟体现在哪里?   一是批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二是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三、意义  第一,它是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第二,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但是,它也有局限性。它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   教师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