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834430

初中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册 2.4.1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日期:2025-05-04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2311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历史,社会,九年级,上册,2.4.1
  • cover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 课时 课 题 2.4.1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时安排 1 课 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掌握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建立的相关史实;掌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了解国共合作破裂、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从必要性方面,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结合“北伐战争示意图”,介绍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共产党人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的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教学难点: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和方式、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师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新知导入 孙中山不断致力于国民革命,但最后大都失败了,迫使他寻找革命的新出路。 五四运动让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二、新课学习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原因 教师设疑:一战结束后的中国是怎么样的? 引导学生分别从国际、国内进行分析。 教师总结相关历史背景: ①国际角度:一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与侵略。 ②国内角度: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障碍,广大人民希望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播放视频:军阀混战) 得出结论:“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引导学生思考:谁来完成“打到列强,除军阀”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角度:中共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在军阀镇压下,工人运动陷入低谷。中共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党角度: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维护共和的道路上也屡遭挫折。他逐渐认识到:要完成革命事业,不仅需要寻求新的力量的支持,而且需要将国民党建设成为一个有力的政党。 引出第一次国共合作。(观看视频:第一次国共合作或者直接播放第8张PPT)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1.国民党一大召开 时间: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内容:通过了反帝和打倒军阀的主张;确立了三大政策;确定共产党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 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创办了黄埔军校,展开了国民革命运动。 2.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1924年5月 地 点:广州黄埔 全 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领导人: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后期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作 用: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 多媒体课件展示黄埔军校相关资料 材料研读: 资料1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中国革命迟迟不能成功, 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为了早日完成革命的使命,我们才下决心改组国民党,建革命军,使革命与民众力量相结合。“ 教师设疑:为了完成革命,孙中山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改组国民党、召开时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资料2 黄埔军校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蒋介石为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从1924年5月到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共两万多名学生。在军校的校门上有副对联,上下联分别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横批是“革命者来”。 教师设疑:说一说,对联体现了军校什么样的创办宗旨。 学生:只有具备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才能真正投入到革命斗争中,黄埔军校是为革命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3.国民革命运动 ① 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5年,国民党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 为北伐提供了领导力量和军事力量。 ② 北伐战争 1926年,国民革命军唱着《国民革命军歌》“打倒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