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46885

24.愚公移山 课件(32张PPT)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31502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愚公移山,课件,3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 24.愚公移山 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重点) 2、反复阅读,通过阅读理解人物形象,培养文言语感。(重点) 3、领会本文的寓意,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寓公精神的现实意义。(难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把握愚公和智叟的语气。 2、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课程导入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这首歌源于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昭示我们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要不畏困难勇于前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千百年来让炎黄子孙为之感叹的愚公,见识他的移山壮举。 1.走近作者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中保存了不少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高山流水、夸父逐日。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具有鲜明的哲理性或讽刺性,寓意深刻而含蓄。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2.知识链接 万仞 出入之迂 穷匮 荷担者 孀妻 山北之塞 始龀 箕畚   (rèn ) (yū) (kuì) (hè) (Shuāng) (sè) (chèn) (jī běn)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3.读准字音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停顿。 2.再次朗读,读出感情。 示例:(1)惩/ 山北之塞。 (2)曾不能/ 损魁父之丘。 (3)遂/ 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4)邻人/ 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 (5)命/ 夸娥氏二子/ 负二山。 从课文中选一个(几个)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有感情地朗读他(她)的话语,在组内展示,说说自己这样读的理由。 3.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复述故事情节。 小组内复述,然后每组推举一人发言。师生共同补充、纠正。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4.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理清主要内容。(用原文回答)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文中哪句话表明了愚公移山的目的?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3)愚公移山有哪些方面的困难? 年且九十———说明愚公已经年老,移山不易。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明移山工程目标宏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 其妻献疑———说明移山困难较多,很难克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搬运土石路途遥远。 (4)愚公移山的结果怎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二、疏通文意 1.重点实词 惩山北之塞 (苦于) 出入之迂也 (曲折,绕远) 聚室而谋曰 (谋划、商量) 毕力平险 (尽、全) 杂然相许 (赞同)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削减) 荷担者三夫 (肩负、扛) 寒暑易节 (更替) 固不可彻 (通达,这里指改变) 何苦而不平 (愁苦,这里指担心)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且 ①年且九十(将近) ②且焉置土石(况且) 焉 ①且焉置土石(往哪里,在哪里) ②始一反焉(语气词,不译) 之 ①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结构助词,“的” ) ②汝之不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指示代词,“这” ) ④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⑤跳往助之(代词,他们) 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代词,他) 其 ①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 ②其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而 ①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无实义) ②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但是) 于 ①达于汉阴(介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