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847781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43张PPT)

日期:2025-10-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252980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课件
  • cover
(课件网) 1.西汉的灭亡、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 2.外企宦官交替专权的后果 3.黄巾起义的时间、人物、特点、影响 温故知新 古代的罗马人把中国称为“丝国”。中国的丝绸在当时的欧洲是珍稀之物,穿丝绸服装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中国丝绸是怎么运到那里的?运送丝绸的商路又是谁在什么时候开辟的? 问题导入 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 "Silk Road" Connecting Chinese And Foreign Civilizations 第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在哪里? 2.西汉初的西域有什么特点?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分别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自主学习,完成以下问题: 西汉亚欧大陆形势图 东亚 南亚 中亚 西亚 欧洲 北非 西 域 玉门关 阳关 天山 昆仑山 葱岭 今新疆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和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事实上指的是人们当时所知的整个西方世界)。 凉州词 唐·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传说西行之路上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还有长着豹尾的诗人怪兽。 ———译自《山海经》 荒凉、危险、毫无生机、神秘莫测 从以上诗句中,你能感受到西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控 制 2、西汉初年的西域概况 西汉初年,西域分为36国,分布在沙漠绿洲和山谷盆地中。最大的国 家乌孙,号称有63万人;最小的“依耐国”只有600多人。西域各国都从 事农业和畜牧业,随畜牧逐水草而居,住无定所。西汉初年,匈奴由蒙古 草原向西域侵扰,逐渐成为这里的霸主。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痛 恨 材料一:西汉初年,匈奴由蒙古草原向西域侵扰,逐渐成为这里的霸主。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材料二:西汉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汉朝每年还送给匈奴大量谷物和纺品……但是,匈奴仍然年年挥师南下,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长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史记·大宛列传》 西域各国受到匈奴的侵扰 汉朝受到匈奴的侵扰 ròu zhī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西汉初年的西域概况 3、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 qiān) 陕西城固人,生活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代,郎官(平时守卫宫殿门户,皇帝外出时伺候车骑),曾为汉武帝伴读,洞悉朝野和天下大事,胸有大志且性格坚毅,办事沉稳敏捷。著名探险家、外交家。因为屡立奇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中华文明的第一位使者 西汉著名冒险家、外交家 “凿空”西域,功垂史册的名臣 张骞通西域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汉武帝 张骞 第一次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出发时间 目的 结果 第二次 次数 项目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 张骞首次出使西域示意图   公元前138—前126年,历经13年磨难的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情况,反映了西域各族希望同汉王朝往来的愿望。 张骞一行百余人从长安起程,向西行进。一路上爬山过河,穿过沙漠,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时,就被匈奴骑兵发现,一行人全部被俘。单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不管匈奴人如何拉拢软化,张骞始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