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48021

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史料研读和说课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20938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纲要,研读,PPT,34张,课件,史料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 第 11课 辽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史料阅读和说课设计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何新?如何新?新何用? 为何新?如何新?新何用? 为何新———课标理念新、教材内容新 如何新———大概念教学、主题化教学、有结构、有情境、有目标 新何用———实现素养落地、强化情怀培育、彰显国家意志 现实的矛盾———高一课时少,纲要内容容量大,如何在“统摄”和“分解”的教材内容整合中如何促新? 可操作的层面———以精选主题材料来构建史学情境,以问题链条设置来操作探究活动,以师生互动解答来实践素养能力。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是人教版高中教材第 ()单元第 ()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 ()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2. 过程与方法目标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 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旧的说课模式?新的说课模式是否不同? 一、析课标,说教材: 析在提炼主题,形成概念; 说在简化内容,构建逻辑。 二、抓重点,破难点: 抓在营造情境,设置问题; 破在引发探讨,解决矛盾。 三、明学情,定教法: 明在了解生源,适度分层; 定在精准备课,因材施教。 六维度的教学预设共同指向学生的发展。 新的说课模式?形式可新,旨归同道 课标中需要大家了解的历史概念信息包括: 1.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① 农业的突出发展成就:粮食产量的提高,一年两熟相当普及,甚至有些地方一年三熟,南北作物如稻麦等出现跨地域交流轮种、混种;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在内地种植范围推广,棉纺织业有所发展;边疆地区在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下,农业有显著进步;北宋户数人口达到突破1亿,具有划时代的标志。② 手工业的发展:制瓷技术有重大改进,宋代五大名窑为代表;元代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在北宋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如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传统的雕版印刷艺术也有工艺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2.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① 商业贸易的繁荣发展:市突破了时空限制,基层草市蓬勃涌现;各民族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货币的铸币量巨增,北宋还出现了纸币“交子”,元代在全国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之大一统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商业繁荣发展;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外贸范围远达亚非地区,明州、泉州、广州成为主要外贸港口。② 城市的繁荣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