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48033

纲要上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史料研读和说课课件(共40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40554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纲要,研读,PPT,40张,课件,加剧
  • cover
(课件网) 第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史料阅读和说课设计 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为何新?如何新?新何用? 为何新?如何新?新何用? 为何新———课标理念新、教材内容新 如何新———大概念教学、主题化教学、有结构、有情境、有目标 新何用———实现素养落地、强化情怀培育、彰显国家意志 现实的矛盾———高一课时少,纲要内容容量大,如何在“统摄”和“分解”的教材内容整合中如何促新? 可操作的层面———以精选主题材料来构建史学情境,以问题链条设置来操作探究活动,以师生互动解答来实践素养能力。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是人教版高中教材第 ()单元第 ()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 ()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2. 过程与方法目标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 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旧的说课模式?新的说课模式是否不同? 一、析课标,说教材: 析在提炼主题,形成概念; 说在简化内容,构建逻辑。 二、抓重点,破难点: 抓在营造情境,设置问题; 破在引发探讨,解决矛盾。 三、明学情,定教法: 明在了解生源,适度分层; 定在精准备课,因材施教。 六维度的教学预设共同指向学生的发展。 新的说课模式?形式可新,旨归同道 课标中需要大家了解的历史概念信息包括: 1.太平天国运动(① 起义原因和发展壮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来看,外部资本主义列强商品输出导致传统自然经济解体,大量农民、手工业者破产失业,流离失所;内部清王朝政治腐败、官吏贪墨成风,白银外流导致的钱贱银贵加重人民赋税负担;自然灾害严重,官府赈济不利;洪秀全多次科举考试落地后,利用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会”,吸收大批信徒,奠定起义的群众基础;还有两广地区客家人多信奉基督教,便利起义的组织宣传等。起义爆发的过程来看,1851年1月11日,洪、杨等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随即在永安初步建立领导核心,分封诸王;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并改名天京;随后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的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但领导集团日渐腐败。② 由盛转衰和起义失败:1856年,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后期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的湘军;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洋枪队的联合进攻下,太平军节节败退,洪秀全在天京城破前病逝,湘军攻陷天京,历时13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③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前者主张“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自古以来均贫富的理想;后者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