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48037

纲要上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史料研读和说课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24213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纲要,研读,PPT,35张,课件,史料
  • cover
(课件网)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史料阅读和说课设计 课标要求: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为何新?如何新?新何用? 为何新?如何新?新何用? 为何新———课标理念新、教材内容新 如何新———大概念教学、主题化教学、有结构、有情境、有目标 新何用———实现素养落地、强化情怀培育、彰显国家意志 现实的矛盾———高一课时少,纲要内容容量大,如何在“统摄”和“分解”的教材内容整合中如何促新? 可操作的层面———以精选主题材料来构建史学情境,以问题链条设置来操作探究活动,以师生互动解答来实践素养能力。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是人教版高中教材第 ()单元第 ()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 ()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2. 过程与方法目标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 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旧的说课模式?新的说课模式是否不同? 一、析课标,说教材: 析在提炼主题,形成概念; 说在简化内容,构建逻辑。 二、抓重点,破难点: 抓在营造情境,设置问题; 破在引发探讨,解决矛盾。 三、明学情,定教法: 明在了解生源,适度分层; 定在精准备课,因材施教。 六维度的教学预设共同指向学生的发展。 新的说课模式?形式可新,旨归同道 课标中需要大家了解的历史概念信息包括: 1.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① 五四风雷:从背景和条件上看,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协约国集团操纵的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从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中国的加深引发的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不断深化,而协约国集团将战败的德国在中国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更激起各界人士和爱国团体的激愤;近代以来思想解放与启蒙下的知识分子和爱国学生挺身而出,走上街头游行,要求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力量。从开始和发展上看,1919年5月4日,北京大中学生的三千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但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使得从北京开始的学生爱国运动迅速向全国发展;6月3日和4日,北京大批学生被捕,消息传到上海,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排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也推动着这场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从结果和影响上看,在巨大压力下,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陆、章三人的职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国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