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48040

纲要上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史料研读和说课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71755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抗战,纲要,PPT,35张,课件,研读
  • cover
(课件网) 为何新?如何新?新何用? 课标要求: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史料阅读和说课设计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为何新?如何新?新何用? 为何新———课标理念新、教材内容新 如何新———大概念教学、主题化教学、有结构、有情境、有目标 新何用———实现素养落地、强化情怀培育、彰显国家意志 现实的矛盾———高一课时少,纲要内容容量大,如何在“统摄”和“分解”的教材内容整合中如何促新? 可操作的层面———以精选主题材料来构建史学情境,以问题链条设置来操作探究活动,以师生互动解答来实践素养能力。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是人教版高中教材第 ()单元第 ()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 ()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2. 过程与方法目标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 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旧的说课模式?新的说课模式是否不同? 一、析课标,说教材: 析在提炼主题,形成概念; 说在简化内容,构建逻辑。 二、抓重点,破难点: 抓在营造情境,设置问题; 破在引发探讨,解决矛盾。 三、明学情,定教法: 明在了解生源,适度分层; 定在精准备课,因材施教。 六维度的教学预设共同指向学生的发展。 新的说课模式?形式可新,旨归同道 课标中需要大家了解的历史概念信息包括: 1. 局部抗战(① 九·一八事变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从九一八事变背景上看,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蓄谋已久,1927年田中东方会议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方针;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对日本影响深远,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打击,日本军国主义急于发动侵略战争来转嫁国内经济危机。从九一八事变过程来看,日本关东军具体策略了九一八事变,标志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以后进一步扩大侵略,挑起了上海的一·二八事变。从国民政府的态度上看,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对外全力围剿红军和革命格局地,对外希冀于国际联盟干涉迫使日本撤兵;但国际联查团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牺牲中国利益来换取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日本拒绝方案,并宣布退出国联。② 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东北人民自发组织的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寇侵略;中国共产党深入东北沦陷区,组织东北抗日联军打击日寇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涌现出杨靖宇、赵一曼等革命先烈。日军进犯长城沿线,遭到宋哲元将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1935年,日本在并吞东北三省以后,又策划华北五省地区所谓“自治运动”,进一步扩大扩大侵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当时的主要矛盾。“华北事变”的发生激起了爱国学生的义愤,北平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