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5723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课件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94014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北宋,西夏,并立,课件
    (课件网) 请你根据提示,猜书名。 提示1:这是金庸先生的一部武侠著作。 提示2: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 提示3:书中有人会六脉神剑和凌波微步。 提示4:书中有一句话叫“北乔峰,南慕容”。 《天龙八部》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 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 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 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 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 所谓“天龙八部”是佛经用语,包括八种 神道怪物,作者以此为书名,旨在象征 大千世界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第四单元第3课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宋元: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 916年称帝,建立契丹政权 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 后周大将赵匡胤 960年建立宋朝 定都汴京,史称北宋 党项族首领元昊 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 政权名称 建立 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 916年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汴京 西夏 1038年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1)、契丹族原居辽河上游,游牧;后学农耕定居 2 ) 、国名:先称契丹后改称辽 3 )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4 ) 、时间:916年 5 ) 、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1、契丹的兴起 一、北宋与辽的关系: 2、契丹政权的巩固 一、北宋与辽的关系: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辽仿效中原王朝采取的措施) (1)在中央设南、北面官,有效管理境内各民族; (2)注意减轻赋役,奖励垦荒; (3)建立孔庙、春秋祭祀; (5)模仿汉字笔画创制契丹文字; (6)制定成文法。 (4)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选拔人才; 3、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也有影响 (1)乳酪传入中原 (2)契丹服装在中原流行 (3)幽燕地区的汉族和契丹人经常通婚,不少汉人为儿孙起契丹名字。 农牧文化在碰撞中融合 一、北宋与辽的关系: 幽云十六州 (1)澶渊大战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4、澶渊之盟 一、北宋与辽的关系: 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渊城,都城东京局势危急。有人主张迁都避让,宰相寇准坚决反对,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射杀辽军统帅,辽军遭受重挫。 宋真宗 寇准 ○ ○ (2)澶渊之盟 主要内容: 辽退兵,宋辽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娟。 影 响: 宋辽间出现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 评 价: 一、北宋与辽的关系: 4、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订立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对宋来说是屈辱的盟约;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宋辽实力的均衡,盟约的签订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 ———先战后和,兄弟之国 北宋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 辩一辩 正方:北宋与辽签定澶渊之盟用岁币换和平的方式可取。 反方:岁币加重了人民负担,用岁币换和平的方式不可取。 西夏 1)、党项族居中国西北,游牧;后学农耕定居 2)、国名:大夏,史称西夏 3)、建立者:元昊 4)、时间:1038年 5)、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 1、西夏的兴起 二、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元 昊 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在兴庆(今天的银川)登基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从此西夏开始了它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元昊统治时期,西夏的势力有很大的发展,其辖境“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宁夏同心县南),北抵大漠,境土方二万余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和陕西北部、内蒙一部分。 狄青,北宋大将,临阵被发,带铜面具,所向披靡,屡建战功。 (1)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都很大。 (2) 双方议和,元昊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 2、宋夏和战 影响: 议和后,边境贸易重新开放,促进了双方边境地区的发展 ———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