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66422

4.3光的干涉课件 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共41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45次 大小:42894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41张,一册,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
    (课件网) 光的干涉 1、两列机械波(如声波、水波)发生干涉的条件是什么? 复习回顾: 2、如何获得两列相干的机械波?(以水波为例) 3、两列波干涉时,振动最强的点和振动最弱的点条件是什么? 思考:1、干涉现象是波动特有的现象,如果光真的是一种波,就必然会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你看见过光的干涉现象吗?如果真的存在光的干涉现象,那么,光的干涉现象的干涉图样又是怎么样? 水波的干涉图样 思考:2、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不到光的干涉现象? 光的干涉:两列相干光波相叠加,某些区域的光被加强,某些区域的光被减弱,且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的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之一是两列光必须是频率相同的相干光源.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在实验室里成功的观察到了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 一、光的干涉现象--杨氏干涉实验 1、装置特点: (1)双缝很近 0.1mm, (2)双缝S1、S2与单缝S的距离相等, 单缝 双缝 红滤色片 S1 S S2 屏幕 2、①要用单色光 ②单缝的作用:获得频率单一的线光源 ③双缝的作用:相当于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源,双缝的作用是获得相干光源 用小孔代替狭缝,可以得到同样清晰,但明亮程度差一些的干涉条纹。 得到相干光源:一分为二的思想 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 激光束 双缝 屏 屏上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1.科学家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光的波动理论才被公认。首先通过实验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的科学家是( ) A.惠更斯 B.麦克斯韦 C.托马斯·杨 D.菲涅耳 物理学史 C 2.从两支手电筒射出的光照到同一点上时,看不到干涉条纹,这是因为( ) A、手电筒发出的光不是单色光 B、干涉图样太小 C、周围环境的漫反射光太强 D、 两个光源是非相干光源 光的干涉产生的条件 D 红滤色片 单缝 双缝 S1 S S2 屏幕 双缝 S1 S2 屏幕 P1 第一亮纹 δ=λ P 中央亮纹 δ=0 P2 第二亮纹 δ=2λ P3 / 第三亮纹 δ=3λ P3 第三亮纹 δ=3λ P3 / 第二亮纹 δ=2λ P3 / 第一亮纹 δ=λ P2 第二亮纹 双缝 S1 S2 屏幕 屏上P1点的上方还可以找到δ= S1-S2=2λ的P2点出现第二条亮纹。 2λ 双缝 S1 S2 屏幕 P1 第一亮纹 δ=λ P 中央亮纹 δ=0 P2 第二亮纹 δ=2λ P3 / 第三亮纹 δ=3λ P3 第三亮纹 δ=3λ P3 / 第二亮纹 δ=2λ P3 / 第一亮纹 δ=λ Q2 第二暗纹 Q 1 第一暗纹 Q3 第三暗纹 Q3 / 第三暗纹 Q2 / 第二暗纹 Q1 / 第一暗纹 δ=5λ/2 δ=λ/2 δ=3λ/2 δ=5λ/2 δ=3λ/2 δ=λ/2 表达式: 亮纹:光程差 δ =kλ ( k=0,1,2,等) 暗纹:光程差 δ =(2k+1)λ/2 (k=0,1,2,3,等) 结论: 双缝干涉条纹的产生 3.在用A、B两平行狭缝作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中,屏上P点出现明条纹,那么双缝A和B 到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必为 ( ) A、1/2光波波长的奇数倍 B、一个波长的奇数倍 C、1/2光波波长的偶数倍 D、 1/2光波波长的整数倍 C 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d=0.6μm;若分别用频率为f1=5.0×1014Hz和频率为f2=7.5×1014Hz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隙,则P点出现条纹的情况是以下哪种( ) A.用频率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 B.用频率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 C.用频率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D.用频率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AD 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 ,这时( )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它 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它 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依然存在 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