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88538

5.2 预防犯罪 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6-0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2211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预防犯罪,练习,解析
  • cover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分) 1.(4分)2022年5月5日,因侵害长津湖战役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网络大V罗昌平被海南省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承担在新浪网和《解放军报》等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5月23日,罗昌平就其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错误言论在新浪网和《解放军报》等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可见,罗昌平的行为( )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应受到行政处罚 ③具有轻微的社会危害性 ④应承担民事责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4分)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规定12周岁以上低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犯罪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下调刑事责任年龄( ) A. 是对未成年人实施司法保护的体现 B. 旨在增强未成年人尊法守法的意识 C. 是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治本之策 D. 与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要求不符 3.(4分)为发泄情绪,周某酒后在小区高空抛掷冰箱。最终,周某因高空抛物罪被人民法院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3000元。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消极情绪是无法调节控制的 ②周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③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法院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4.(4分)2022年2月,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依法不公开审理了一起未成年被告人盗窃案件。此案中,被告人具有长时间夜不归宿、结交社会闲散人员、经常出入网吧等不良行为,然而父母却长期放任未加以有效约束管教,最终他走上了犯罪道路。案件宣判后,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向其父母发出北京法院首份《家庭教育令》,督促被告人父母积极履行家庭教育和监护职责。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不良行为必然发展成犯罪,要杜绝不良行为 B. 未成年人要防微杜渐,自觉远离犯罪 C. 监护人要依法履行职责,给予未成年人家庭保护 D. 司法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5.(4分)4月20日,四川凉山州冕宁县石龙镇林区发生一起森林失火案。经查,犯罪嫌疑人周某某(男,现年76岁)照看蜂箱后于一林地边坡吸烟,随手丢弃烟头引发森林火灾。目前,周某某因涉嫌失火罪已被刑拘。下列图片中与此案件有关的是( ) A. B. C. D. 6.(4分)2020年12月11日,济南市平阴县人民法院集中宣判4起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辆案,四名“酒司机”分别判处拘役1至2个月不等的刑期,并处6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罚金。上述四名“酒司机”的行为( ) ①违反了刑事法律 ②违反了行政法律 ③构成了犯罪行为 ④承担了行政责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7.(4分)被告人李某系某校八年级学生,与同班王某因琐事产生矛盾,双方约定在学校门口打架。李某纠集多人持管制刀具等把王某刺成重伤。法院经审理,最后判决李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李某违反的是( ) A. 民事法律 B. 行政法律 C. 刑事法律 D. 未成年人保护法 8.(4分)下图内容警示青少年( ) ①认清违法危害,自觉遵纪守法 ②预防违法犯罪,需杜绝不良行为 ③缺乏规则意识,必然走向违法犯罪 ④维护秩序靠规则,遵守规则靠他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4分)唐某在明知他人收购银行卡、U盾、电话卡用于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为牟取非法利益,使用其个人信息办理中国建设银行卡及与之关联的U盾,连同手机卡一并向他人出售。唐某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③法不可违,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