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92853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4-06-05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8734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4章,质的,特性,单元,试卷,答案
  • cover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题;共60分) 1.(4分)本次考试所用纸张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 B.可燃 C.易撕碎 D.不易溶于水 2.(4分)下列是生活中的四种常见变化,其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 A.蔬菜腐烂 B.冰雪消融 C.葡萄酿酒 D.菜刀生锈 3.(4分)如图所示是由直径为1~50nm的微颗粒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的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 C.“纳米纸”阻止了纸面上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细菌无法停留是因为“纳米纸”分子间没有空隙 4.(4分)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科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的质量为40g B.该液体的密度为1.25g/cm3 C.量杯的质量为20g D.80cm3该液体的质量为100g 5.(4分)在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称某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发现当右盘中再加1g砝码时,指针指在标尺中央红线的右侧:减去这1g砝码时,指针又指在标尺中央红线的左侧,而砝码盒中质量最小的砝码是1g,遇到这种情况,正确操作方法是(  ) A.调节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后再读数 B.调节横梁左边的平衡螺母,使在平平衡后再读数 C.将被测物移到右盘,使天平平衡后再读数 D.移动游码到适当位置,使天平平衡后再读数 6.(4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测物体质量B.测物体长度 C.测液体温度D.测硬币直径 7.(4分)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实验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放大镜观察碾碎的蔗糖 看到白色小颗粒 分子体积很小 B 把踩瘪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装有热水的杯中 乒乓球恢复了球形 乒乓球内空气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 将一根小木棒放到酒精灯焰心位置约3秒钟,然后迅速拿出 小木棒与焰心接触的部分没有明显变化,与外焰接触的部分呈焦黑色 温度最高的是外焰;温度最低的是焰心 D 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 烧杯内璧出现小水珠 蜡烛燃烧发生了物理变化 A.A B.B C.C D.D 8.(4分)在使用热水壶烧开水时,当水沸腾时离壶嘴较远的地方有很浓的“白气”,而靠近壶嘴的地方却没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白气”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固体小颗粒 B.“白气”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C.壶嘴处没有“白气”是因为此处温度较高,水蒸气难以液化 D.离壶嘴较远处有很浓的“白气”是因为远处温度低、水蒸气容易汽化 9.(4分)“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以下对诗句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的成因之一是液化现象,需吸热 B.“月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吸热 D.“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雾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放热 10.(4分)小滨同学在四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丁实验中,可以借助吹风机对其吹热风 B.通过观察哪个先蒸发完,就能判断哪个蒸发快 C.对比甲和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对比甲和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11.(4分)如图所示为教材中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钩码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