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902421

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 厨房》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7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486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 厨房,教学设计
  • cover
三年级下册 第10课、厨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厨房的基本功能和配置,感受城乡、中外厨房之间的差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表现与厨房相关的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知厨房劳动的琐碎,培养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厨房家务活。 二、教学重点 欣赏不同厨房的造型,感受厨房工作的不同环节,感受我国的饮食文化。 以线描的形式完成景物的写生或记忆作业,表现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和记忆生活的好习惯,训练发现美和捕捉美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由于孩子一般都较小,也没多少从事厨房活动的生活体会,教师可以要求孩子事先在家长的带领下完成一次简单的烹饪活动,体会下厨房劳动的整个过程。 课堂上可以先通过带领孩子参观学校食堂,课堂现场模拟做饭场景等方式提高孩子的感性认识;欣赏小朋友的厨房绘画创作作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绘画创作的切入点。 四、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初步写生,导入揭题 1.美味印象,老旧厨房 师:同学们,你们家一日三餐主要是谁在厨房里煮饭、烧菜? 师:那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呢? 师:能不能描述一下菜的样子,让我们也分享一下。 师:让我来调整一下。(咽口水状) 师: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我们的一日三餐而每天忙碌着,那你们知道他们小时候的厨房是什么样子的吗? 师:我们来看一下。(视频) 师:你看到了什么?厨房里有什么?这些六七十年代的厨房和我们现在的厨房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师:老厨房里的点点滴滴纪录着当年岁月。承载着你们的爷爷这一辈人童年的记忆。 师:今天,韦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厨房,我们来学习第10课、厨房。(师板书) 2. 出示油灶,激励写生; 师:你们想知道韦老师小时候的厨房吗? 师:前两天,我找到了一件小时候家里使用过的灶具,你们知道他叫什么吗?(煤油炉图片) 师:看到它,我立即用纸和笔画了一张速写,将我童年的记忆记录在画纸上。(师示范) 首先要在纸上确定煤油炉的大小,它近似一个长方体,画线时注意碳铅笔线条要有轻重、快慢,这样就会产生丰富的虚实变化。在结构比较复杂的地方我们可以多画一些线,产生线的疏密。 3.尝试写生,激发潜能; 师:你们也来试试吧。(学生试画) 辅导学生尝试写生。 点评要点:(1)空间;(2)虚实;(3)疏密 师:看,我又用什么样的绘画形式表现了这个煤油炉? 师:是的,同样的题材,其实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 第二环节:构图探索、分解难点 4.名画欣赏,感受构图; 师:刚才我们画了单个的厨具,我们再来看看画家的厨房静物画。 师:先来仔细听,“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一句歌声中的音调是不是一样平的?它有高低起伏、节奏韵律。再看我们的画面呢?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闭上眼睛:环视我们自己家的厨房,高高低低、大大小小是不是也有节奏感。听,水的哗哗声、洗菜的沙沙声、菜的咚咚声,锅里的油已经热了,妈妈的鱼要下锅了,刺啦一声,又传来铲子与锅的砰砰声,是不是有一种厨房响乐的感觉。 渐渐的,锅里的鱼要煎好了,厨房里弥漫着鱼的鲜香味。同学们,吸一口气,你们闻到了吗? 师:你们看,一幅画我们尽然看到了这么多东西。 师:一幅静物画就像一个大舞台,你能找出主角吗?主角在画面中的什么位置?配角们有高低、前后、聚散,都围着主角。(板书:高低 前后 聚散) 5.用品组合,静物搭配;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厨房用具,我想请三位同学来分别扮演一个角色。你们三个谁是主角。(学生演示) 师点评调整:如果这样摆,你感觉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第三环节:新旧比较,认知厨房 6.新旧对比,感悟变化; 师:这里有三张照片,分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