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915270

苏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 头饰和帽子》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9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3568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 头饰和帽子,教学设计
  • cover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头饰和帽子———五彩斑斓的古代头饰 作者 类型 综合·探索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是前两课的延伸,展示的都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头饰与帽子,从基本型、图案到制作方法,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头饰和帽子的造型特点,在绘画的基础上增加了手工制作的内容。“传承”是本课时的关键词。本课采用各种废旧材料,利用材料色彩、肌理、质感等特点,根据自己的设计来手工创作表现五彩斑斓的古代头饰。本课主要是开拓学生思维,发挥想象,自由表现,让学生在提升审美能力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体验创造美的乐趣。学生情况:六年级孩子的思维正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与发展,他们不仅需要视觉的思维,也需要专业的知识来满足并促进他们理性思维的需要和发展。经过多年的手工制作训练,他们动手创造能力较强。学生对废旧材料的收集,对剪切、插接等基本技法的运用已有一定程度的把握,但各学生能力还有差别,教师要因材施教,既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个性,也要引导帮助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以便他们在创造表现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教学方式、手段:通过情境导入课题,自己的同学化身为佩戴冕冠的“小皇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通过欣赏交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古代头饰的造型特点,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特质,学会合理利用材料,主动探究手工创作头饰和帽子的步骤和方法;最后通过表演来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学生充分感受劳动创造了美的生活。教师准备:废旧材料、剪刀、美工刀、双面胶、示范作品。学生准备:废旧材料、剪刀、美工刀、双面胶、彩笔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深入了解古代头饰的结构和造型,认识各种材料特性,合理利用好材料,为创作表现服务。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头饰的制作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材质结合适当的方法,创造有个性的古代头饰作品,提高艺术表达与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开拓学生思维,体验创作乐趣,唤起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古代头饰的基本方法,创作表现富有个性化的作品。教学难点:创作富有想象力、个性化立体的古代头饰作品。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我临摹的画,你们能看出画上这个人物的身份吗?生:皇帝师:真聪明!那你们是根据什么看出来的呢?生:通过他的头饰。师:这是老师所临摹的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局部,中间的人物所戴的头饰叫冕冠,今天,老师把画中的冕冠也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瞧,画中的“小皇帝”正在朝我们走来,(模特、配乐、台词: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朕朕还要赶着去上美术课呢!)戴上冕冠后的小皇帝真是神气十足。请我们的小皇帝归位,快去上美术课吧。总结:其实除了冕冠之外,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五彩斑斓的头饰,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头饰的世界,去探索发现它的秘密。板书课题:头饰和帽子———五彩斑斓的古代头饰。二、欣赏感受下面让我们走进古代头饰的博物馆,去看看还有哪些种类的古代头饰。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师:兴盛于唐代的乌纱帽是古代官吏戴的帽子。后来也用来比喻官位;这又是什么呢?清代,满族女性喜爱佩戴旗头,它是一种扁形的冠,正面有各种花卉图案的装饰, 侧面可悬挂流苏。戴在头上的头饰我们称作“冠帽”,还有一些可以插在头发上的头饰。我们把它称作“发饰”。簪是由一股簪杆组成的头饰;钗则有两股簪子交叉组成的;师:这又是什么头饰呢?它和簪、钗有什么不同呢?师:步摇是簪和钗演变出的一种头饰,其行步时,垂下的流苏会跟随步伐摇动,故名步摇。是不是很形象 总结作用:这些头饰都是古人身份的象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