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930975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高考政治一轮复习(44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19576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政治,高中,ppt,44张,复习,一轮
  • cover
(课件网)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考纲考情 备考策略 PART 01 考纲考情 备考策略 课标要求 备考策略 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和种类;掌握归纳推理的方法,把握探求事物因果联系的方法;理解归纳推理的意义;明确类比推理的含义,掌握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的条件,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类比推理在思维创新中的功用 1.通过对本考点的学习,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与要求,把握归纳推理的方法,能够区分探求因果联系的常用方法,培养科学认知精神;能结合实际事例,运用探求因果联系的常用方法进行不完全归纳推理,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 2.通过对本考点的学习,理解类比推理的内涵与性质,把握类比推理的方法;能结合实际事例,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结合事物属性、功能进行类比推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维导图 速记卡片 PART 02 思维导图 速记卡片 速记卡片:把握1个作用:类比推理的作用。明确2个含义: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含义。了解归纳推理的2个类别:不完全归纳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掌握2个方法: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类比推理的方法。 考点研析 典题研磨 PART 03 微考点一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思维脉图】 微考点一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1.归纳推理的含义 (1)归纳推理的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2)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关系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别 含义 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 考察对象 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结论范围 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范围 结论与前提之间的关系   必然的,可靠 或然的,不可靠 联系 两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 微考点一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2.归纳推理的方法 (1)进行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 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微考点一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求同法 求异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共变法 剩余法 含义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关系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 这 个现 象 出现的原因 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适用范围 常在观察认识对象时使用  在科学实验中常被采用,而且能够得到可靠结论  在无法满足求同法和求异法对“其他情况”严格的条件要求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求同与求异推广形式 在很多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只在单一原因和单一结果的情况才能有效地应用,一般适用于量的变化的场合 常被应用于科学探索和司法工作中 要求或注意事项  (1)多观察该现象出现的不同场合;(2)排除与被研究对象无因果联系的相同情况 (1)两场合有无其他的差异情况;(2)两场合唯一不同的这种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整个原因还是部分原因 不能把求同求异并用法跟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简单相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