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943404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五年级下册2.6、空气的成分 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165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青岛,三制,2017,五年级,下册,空气
  • cover
《空气的成分》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教材分析】 空气的成分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第二单元第6课。教材呈现了学 生猜想空气成分、制订探究方案的交流场景图,还呈现了两个实验场 景图,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猜想,通过讨论、 交流、实验,明确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成分构成的混合气体。 教材还呈现了氮气瓶的图片和有关氮气不同用途的图片,目的是引导 学生了解氮气在医疗、农业及食品保护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本节课教师将 为学生提供极大的自主探究、自主操作、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学 生们会在动手操作实验、讨论、汇报中解决问题,推理归纳出空气的 成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 新精神,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认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空气不是单一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推理、验证。学生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探究空气的成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有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氮气。 难点:能通过实验操作,证明支持燃烧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一少部分,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教学准备】 剪去底部的矿泉水瓶、蜡烛、木条、红墨水、水槽、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 、体验感受,趣味导入 谈话: 一 日之计在于晨,在这个清爽的早晨,和老师一起走进大 自然,风柔草青、沁人心脾。孩子们请展开双臂,深呼吸,你感受到 了什么 我们吸进去的是什么 看来空气中有使我们神清气爽的成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空气的成分。 (板书:空气的成分)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大自然视频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暗示着清新的空气对于生命的意义。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原有空气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空气。 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自然巧妙的导入新课。】 二、 师生互动,揭秘空气成分 (一)魔术引入,提出猜想 谈话:为了清楚的了解空气的成分,老师设计了一个小魔术,请 一位同学介绍一下老师带来了哪些道具 请你上台把蜡烛点燃,我们要想熄灭蜡烛,但是不用嘴吹,你想到什么办法 预设:把去掉底的空瓶子罩在蜡烛上。 (生操作)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追问:罩瓶子的蜡烛是立刻就熄灭了吗 不罩瓶子的这根蜡烛为什么会燃烧 预设1.瓶子里的空气都消耗完了。 预设2.我觉得是消耗了一部分空气。 教师做出鼓励性的评价。 小结:有的同学认为蜡烛熄灭是消耗了一部分空气,有的同学认 为消耗了所有空气。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想,要验证我们的猜想需要进行科学实验。 【设计意图:小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点燃 三支蜡烛,两支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去底塑料瓶, 一支暴露在空气中,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蜡烛燃烧是和空气有关的,为后面探究“蜡烛熄灭 是消耗了一部分空气还是全部空气”的实验做铺垫。】 (二)探究活动一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成分--氧气 1.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那怎样才能知道消耗了多少空气呢 预设:可以用其他东西代替消耗的空气,去占据消耗空气的空间。 追问:大家觉得可以用什么代替消耗的空气 能不能具体说一 说 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