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950668

人教版化学九上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课时)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7次 大小:27099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化学,人教,教师,导学案,2课时,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 ,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学会表述实验现象,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2.蜡烛的外观为白色的固体,用指甲能划出划痕,说明它的硬度小。把它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二、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引导自学】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11~P12,完成下列填空。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 2.实验探究时,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2)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3.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知识点二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师生合作】学生分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演示教材P12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观察并描述,完成下表。 探究报告 姓名 合作者 班级 日期 探究活动名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活动目的 探究蜡烛的性质和变化 用品 蜡烛、火柴、烧杯、小刀、水、澄清石灰水等 步骤和方法 现象和分析 (1)点燃前: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红色(或白色等)色固体,不溶于水,质软,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漂浮,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2)燃烧时:观察燃烧时现象,并进行实验 发黄光,放热,冒黑烟,火焰分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 (3)熄灭后:观察现象,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的白烟 冒白烟,白烟可以点燃。 结论 ①蜡烛具有可燃性,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②蜡烛燃烧时,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③蜡烛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问题和建议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我的问题(或建议):石蜡蒸气冷凝的固体颗粒。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什么物质?(合理即可)。 特别提醒 1.“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结论,“生成水雾、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才是现象。 2.黑烟和白烟的区别:蜡烛燃烧产生的黑烟是其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三、我的收获 四、当堂检测 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是( C ) 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 2.下列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C )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蜡烛被吹灭有白烟,说明蜡烛燃烧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4.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B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C.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D.查找资料,了解石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