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953656

教科版(2017秋) 科学 六年级上册 4.3 电和磁 课件(27张PPT+教案+视频 )

日期:2024-06-2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46次 大小:472890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科,教案,PPT+,27张,课件,上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4.3《 电和磁》教案 课题 电和磁 单元 四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的第3课。教科书以电磁学开创性事件———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现象引入研究的主题,通过观察现象、推测原因、实验探究、解释应用,建立起电与磁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课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讲述了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现象这一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二部分探索,主要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个活动: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第三部分研讨,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从多个角度来思考指南针偏转的原因,运用推理做出解释。 学情分析 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身边的各种能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些能量中,电和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本单元重点学习的能量形式。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研究过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铁的磁性能让磁针发生偏转;学生也已经学过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只需稍做复习回顾,在重演奥斯特实验过程中就基本不会有操作上的问题。学生能够依据现象和推理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得出“电生磁”的探究结论。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电可以转换成磁。 科学探究目标 1.模仿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2.能够运用通电线圈能使指南针偏转明显的性质,检测废电池是否有电。 科学态度目标 1.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细致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2.理解科学探究过程中合理进行推测、严谨开展实验、有根据地得出结论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改变人类生活。 2.在检测废电池活动中体会重复使用、节约能源的意义。 重点 重点:知道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即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难点 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开关、短导线、长导线、小灯座、指南针。 教师准备:废旧电池、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聚焦 1.导入:(教学提示:出示小灯泡、电池盒、开关、导线和电池。)大家回想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如何能点亮小灯泡?(预设:用导线将小灯泡、电池和开关连起来,再闭合开关,小灯泡就亮了。)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指南针。)如何在不触碰小磁针的前提下使它偏转呢?(预设:用磁铁靠近指南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 3.讲解:当小磁针发生偏转时,它的周围存在有磁性的物体。 4.揭题:电和磁都是我们熟悉的能量形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和磁”。(板书:电和磁) 思考 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学过的“点亮小灯泡”和“磁铁能让小磁针偏转”导入,再通过提问将电与接下来要学的磁相关联,能让学生更顺利地接受与他们熟悉的事物相关联的新事物。 科学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导线是否会产生磁性 活动:出示资料,引导学生仔细阅读。 2.过渡:让我们今天一起当一回奥斯特先生当年的学生,来重上一次奥斯特先生的课吧!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 4.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磁针发生偏转与什么有关?为什么? 学生1:与电流有关,因为通电时磁针才偏转。 主持人:分析奥斯特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2:导线不通电时磁针不偏转,通电时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5.研讨汇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