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953875

人教版九上7.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855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燃烧,灭火,教案
  • cover
7.1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 3.认识爆炸发生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 4.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 难点: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观察交流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类的进步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新课学习: 一、燃烧的条件 (一)探究燃烧条件 呈现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面思考。 1.实验步骤 在500 mL烧杯中注入3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白磷,另一端放红磷,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2)红磷不燃烧。 (3)水下的白磷不燃烧。 3.结论 (1)通过实验现象 ①② 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通过实验现象①③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4.如何使水中白磷燃烧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现象:水中的白磷燃烧,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该实验说明: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5.归纳总结燃烧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一)探究灭火原理 呈现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面思考。 1.灭火原理 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学以致用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怎样灭火?(盖上锅盖,隔绝氧气) (2)液化气罐着火了,怎么办?(盖上湿棉被,隔绝氧气)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怎样灭火?(可用水扑灭,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清除可燃物) (二)探究灭火器原理 呈现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面思考。 1.实验现象分析 Ⅰ中蜡烛燃烧消耗杯中的氧气使之缺氧而熄灭。 Ⅱ中蜡烛燃烧情况不变,因为外界空气能持续补充氧气,使其正常燃烧。 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蜡烛熄灭,因为产生的CO2隔绝空气,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三)了解灭火器和火场逃生知识 呈现视频。 仔细观看视频,了解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 仔细观看视频,学会火场逃生。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知识 呈现资料,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面思考。 1.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 2.什么物质能引起爆炸 (1)可燃性的气体;(2)可燃性的粉尘。 3.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不是的,例如:(1)轮胎的爆炸;(因气体物质在有限的密闭容器内,因受热体积急剧膨胀而引发的爆炸)(2)高压锅的爆炸;(3)气球的爆炸。 4.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课堂练习: 1.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隔绝氧气原理的是( ) A.吹灭蜡烛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关闭炉具阀门 D.用高压水枪灭火 【答案】B 【解析】A.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A错误;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B正确; C.关闭炉具阀门,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C错误; D.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D错误。 故选B。 2.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