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书法教案(第1课) 教学版块(课题)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课时 4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的书法作品,掌握书法审美价值和审美特征,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语言应用:学习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门类,书法艺术中的“无声之美”,“无形之相”。思维能力:学生学习,明确书法艺术的种类、特征和审美要素。审美创造:不同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感受书法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教学内容 明确书法艺术的种类、特征和审美要素,掌握书法审美价值和审美特征。课后练习1临写。 教学重难点 书法艺术的种类、特征和审美要素。课后练习1临写。 学具准备 笔、墨、纸、砚、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利用点名册点名,将未到的学生及时作记录。一、引入课题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行楷、行书、隶书、篆书、篆刻的基本技法。本单元我们将学习如何欣赏书法作品以及如何创作书法作品。课程新授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最初“写字就是画画”。人们写字,是为了用文字来记载事情,传达和交流思想,但中国文字的书写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又逐渐地发展为一种艺术。“中国的笔墨、中国的书法的传统、中国字,是象形的。有象形的基础,这一点就有艺术性”。书法艺术同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一样,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我们从一般的审美规律出发,结合历代书论中的有关论述,对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整理归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欣赏书法之美。书法的线条之美线条是书法的基础、灵魂,是书法赖以延续生命的重要媒介,也是书法家表情达意,精神、气质和学养得以流露的媒介。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被欣赏者感觉到的也是线条,所以它也是欣赏者沟通书家的桥梁。通过线条,欣赏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美的享受,心灵上的慰藉、净化和震撼。中国书法的毛笔工具为线条美的高层次塑造提供了极理想的支持。欣赏者可以把线条作为审美对象,从视觉上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涵,书法家们也把线条看成其作品的一种生命象征。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碑评第十八》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论述:“书若人然,须备筋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逆,可谓美矣”。在这里,“筋”、“骨”、“血”、“肉”四者都是针对书法线条而言。康有为认为书法线条美犹如一个人生命体的美,它体现出书法美的最高原则。在中国书法艺术领域中,书法线条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力量感、立体感、节奏感力量感的构成是依靠提、按、顿、挫、转、折、方、圆,强调的是一种用笔的起伏上下运动;立体感的构成,则依靠中锋为主的用笔,而笔法则落实到线条美的具体范围,追求的不只是在平的纸面上画出线,而是要塑造出立体效果;节奏感的构成是依靠速度的控制、断续连贯、轻重徐疾,有个推移过程,,因此具有时间属性。立体感与力量感,平面运动与上下运动,构成了立体的动作空间,再加上一个节奏感,又构成了时空对比,三者互相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书法技巧的最为广阔的艺术天地。书法结构造型之美所谓结构的美,也就是字形的结构如何能反映出现实中各种事物形体结构美的问题。汉字虽然早已不是原始的象形文字了,但由“象形”发展而来的汉字形体,却仍具有造型的意义,形象的艺术。字的结构之美离不开五个方面即平正、匀称、参差、连贯、飞动。一要平正。它是书法形式美的一个基本要素。它能给人以稳定感,舒适感和完整感。书法与人的一般审美心理相一致,人通过社会实践,逐步形成这样的审美观念;整齐为美,芜杂为丑;秩序为美,混乱为丑;妥帖为美,不妥帖为丑等等。所以古来的书法家们都十分强调字的平正,西晋卫恒在《四体书势》中指出写隶书要“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奋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