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960793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089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地球,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 cover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教材版本 单元名 高中地理 高一 人教版2019 行星地球 单元组织方式 教材原有单元(新授课) 课时内容 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圈层结构 二、单元目标 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三、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4课时 地球的圈层结构 【导入】地理研学之旅———走进博物馆。今天我们参观的仍然是中国地质博物馆,上一节课我们参观了矿物岩石厅和史前生物厅,今天我们将走进地球厅,去探索地球的知识。首先我们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课前复习】 1.沉积岩地层的特点 2.地质年代表 3.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演化特点。 【老师】欢迎同学们来到地质博物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地球吧。现在我们所在的展厅为地球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模型。同学们观察这个模型,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有哪些。 【学生】观察并回答 【老师】科学家们是如何探测到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向前走。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地震波演示仪。演示仪为我们展示了地震波的一些特点。(参与者按照提示分别摇动手轮或按动按钮,观看横波和纵波的传播) 【合作探究】横波和纵波的异同点。完成下列表格。 相同点 不同点 传播速度 通过的介质 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 横波 纵波 【板书】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波:横波和纵波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并展示。 【教师】点评并讲解。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两种类型: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传播速度较纵波慢,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思考】某地发生地震,这时水中的鱼、地面上的人和附近的飞鸟都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结合地震波的特点思考并回答。 【教师】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的特点: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因此三者都会感到的是纵波,上下颠簸。其中鱼和飞鸟感受不到横波,因为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又因为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所以地面上的人会先感到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学生】认真听讲记笔记。 【教师】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随通过的介质而不同,我们在地球内部发现了两个传播速度有明显变化的位置,我们称为不连续面。 【板书】2.不连续面 【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根据刚才地震波演示仪我们得到了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接下来我们通过研究这幅图来了解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板书】3.内部圈层结构 【教师】在图中找出波速突然变化的深度。 【学生】读图回答。 【教师】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如上图)。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从图上看,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 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同学们动手画一下,我们将选出优秀作品张贴在展厅的展示栏内。 【学生】动手画内部圈层结构图。 【教师】点评并选出优秀作品。 【读图思考】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速度发生了突然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莫霍界面以下,地震波横波、纵波的速度增加,说明物质组成和物质密度发生变化;古登堡界面以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