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97320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日期:2024-06-2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35133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博大,深的,中华文化
  • cover
课件17张PPT。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诵》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思考:歌曲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甲骨文、方块字 书法、诗篇、小说、文章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Thoughts?in?the?Silent?Night?--?Li?Bai?Beside?my?bed?a?pool?of?light--?Is?it?hoarfrost?on?the?ground??I?lift?my?eyes?and?see?the?moon,?I?bend?my?head?and?think?of?home.?  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文学艺术的作用(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鲜明独特作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一)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独特性1、文学艺术考考你:我国古代领先的科学技术有哪些?(1)科学技术的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地位特点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长达两千多年)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意义2、科学技术(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合作探究】 能力展示的舞台分析材料 小组讨论 时间3分钟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岭南文化(区域性)(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1、形成的原因: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2.不同区域文化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1.包容性(1)内涵: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意义: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五)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①是激励中国人们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知识构建答: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例题(2011?福建)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答案: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