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978852

人美 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北京)《生机勃勃的早晨》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24045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美,三年级,美术,下册,北京,生机勃勃的早晨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生机勃勃的早晨》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理论依据 本课以美术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美术表现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理论为依据,采用问题式学习,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的时效性。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中进行师生互动的尝试,采用灵活的教师演示示范策略在轻松的环境下引导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同时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绘画带来的快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积极大胆的表现出来,注重学生合作参与意识的培养。教学内容以《生机勃勃的早晨》为学习对象,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早晨的景象,表现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在艺术实践中体验如何表现人物动态的特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生机勃勃的早晨》属于教育部2013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第6册第8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引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忆早晨的景象,表现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观。教材中从描写早晨的诗句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让学生感受早晨阳光的色彩和雨露的滋润。结合教材中不同场景下的早晨图片,图文并茂,引导学生体会生机勃勃的景象,观察不同场景人物的动态,如:马路上的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急匆匆赶路的人们,校门口学生有秩序的走入校园……通过观察分析教材引导学生捕捉有代表性的人物动态,观察人物特征,用写生、记忆等方式,进行简单的、概括的造型表现。为此,如何使人物动态生动是本节课中应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课教材两个版面,分别呈现了表现早晨的不同作品,作品内容的呈现方式既能学生感受繁忙大都市的快节奏,也能体会到开满向日葵的花园里儿童沐浴阳光的恬静美,动静结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引导学生观察人们在早晨的表现,为绘画做铺垫,解决人物动态难点。 在本册教材中,本课与第7课《快乐的童年》第9课《画古树》联系紧密,同为以描绘场景为题材的学习内容,,同时又为以后四年级的线造型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处于中年级人物学习的关键期,因此,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将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重点解决如何使人物动态生动。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学习内容由浅入深、螺旋上升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情况: 1、学生基本情况: 本课出现在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处于第二学段,学生童心天真活泼,并在二年级《雨中情》《我们在游乐园里》等课中学习并初步了解了人物的简单画法,具有一定的简笔人物绘画基础,能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同此阶段学生正处于学习分化的关键时期,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双基的训练尤为重要。人物画的画法和表现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式一个难点,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接触美术做品和阅历的增加,开始获得写实眼光,萌生写实倾向,但由于缺少训练,往往靠思维惯性来推理处理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来引导启发学生,发散学生思维。通过课前的任务观察,学生对于早晨的场景有了初步了解,在造型表现上也有一定的基础,完成过许多与人物有关的美术作品,在表现人物动态的绘画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将类似站立、走路这类简单的动态很好的表现出来,对美术学习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并且具备良好的绘画习惯。但更丰富的人物动态绘画就比较困难了,往往不知道怎样更进一步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