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99290

诗四首导学案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8次 大小:186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首,导学案
  • cover
30诗四首 班级 姓名 时间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前两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学习《归园田居》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诵读理解: (1)朗读诗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字面意思。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B、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 干了多长时间 C、: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 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3、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1)提问: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想像“带月荷锄归”等的动人画面。 (2)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提问: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欣赏陶渊明的另外两首诗: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学习《使至塞上》 1、简介边塞诗及作者: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诵读理解: 朗读并理解字面意思。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B、“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是实写还是虚写? 3、品读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当堂练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道狭草木长 ②燕然 ③腊酒浑 ④鸡豚 ⑤荆门 ⑥仍怜故乡水 2.用原句填空。 ①_____,长河落日圆。②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 ③衣沾不足惜,_____。④_____,云生结海楼。 3、陶渊明,名 ,字 ,号 , (朝 代)著名诗人。 5、王维, (朝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陈与义, (朝代)诗人。 6.下列诗句中加粗的词不表地名的一项是( ) A.属国过居延 B.萧关逢候骑 C.都护在燕然 D.都护在燕然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时著名的诗人,世称“靖节先生”。 B.《渡荆门送别》是五言律诗,蕴涵了诗人对前程的展望和对故乡的眷恋。 C.《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是他出使边塞时所作。 D.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北宋著名诗人。《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 8.下列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晨兴理荒秽(野草) B.长河落日圆(长江) C.江入大荒流(广阔无际的原野) D.拄杖无时夜叩门(随时) (一)语段点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及所押之韵。 押韵的字有:_____ _。 所押之韵为:____ ____。 2.从体裁来看,这首诗是_____。从表达方式看,首联、尾联为_____,颔联、颈联为_____,作者是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