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23784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课件(20张PPT)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50625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
  • cover
(课件网)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人教部编版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目录 作者简介 1 文化常识 2 朗读诗歌 3 细读文本 4 /CONTENTS 教学目标 1 了解“词”这一文学体裁以及词的分类,把握词的情感基调。 2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品析手法,学会鉴赏词的一般方法,体会词的语言特色。 3 结合词人形象以及词的具体内容,体会其中流露出的情感。 重点 难点 词 词,古代一种文体,产生于( ),兴盛于( )。词本来是配乐演唱的诗,所以被称为曲词、曲子词;后来演化为一种与诗相对的文体,又被称为诗余;因为词的句式字数长短不一,所以也被叫做长短句。 唐 宋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 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一、作者简介 一.朱敦儒,字希真,号岩壑;南渡前,获“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二.朱词继承发展苏轼抒情自我化的词风,具鲜明的自传性特点。 (一)青少年放浪形骸,疏狂放浪的行为和寻欢作乐心理中,包含蔑视功名权贵、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精神,如《鹧鸪天 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 作者简介 (二)中年凄苦忧愤。 1.靖康、建炎间词记录南奔及感受,词风由飘逸潇洒变得凄苦忧愤。最突出的是飘泊流离的伤悲,侧面表现出战乱时民族悲剧和社会苦难。如《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2.对国家破亡,中原沦陷的忧伤痛愤,如《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3.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如“有奇才,无用处”(《苏幕遮》),“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水龙吟》)。 (三)晚年任性逍遥:“寻云弄水,是事休问。”(《桂枝香》),其中《好事近 渔父词》10首和《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最能体现他晚年的人生态度。 作者简介 三.艺术性。 (一)朱词风格随人生历程变化而变化:早年以婉丽明快为主;中年以悲壮慷慨为特色;晚年以清疏晓畅见长,语言通俗,明白如话。 (二)与辛弃疾二人,能比较完整地表现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 (三)词多言情,诗多言志和叙事;朱敦儒进一步发挥词体抒情言志功能,用词来抒发人生感受,表现社会现实,诗词的功能初步合一,给辛派词人以更直接影响。 二、文化常识 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 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三、朗读诗歌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línɡ)城上西楼,倚(yǐ)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zān yīnɡ)散,几时收? 试倩(qiàn)悲风吹泪,过扬州。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 收复国土。 请人代自己做。 即今江苏扬州,当时为南宋抗击金兵的前线。 诗词解读 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