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026915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21. 猴子上树》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4136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21. 猴子上树,教学设计
  • cover
课题第21课 猴子上树 课时: 1课时 课型:综合.探索 教学理念: 《猴子上树》是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猴子上树”这类民间玩具的制作方法,能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并从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新课标精神,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促使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设计能力,使学生在乐中学、思中学、美中学。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加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猴子上树》的设计就是从这一教学理念出发的。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取材于一种民间游戏,通过学习,在了解传统的“猴子上树”的折法与玩法的基础上更多的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散思维,对折法和玩法有创新表现,使学习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味性。 学情分析: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这一性格特点,结合本课内容的生动有趣,采用简单的折法、巧妙的组合,会让整个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更加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由于他们年纪较小,自学能力较弱,正好可以借用本课简单的折法让他们学会自我探究和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基本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方法; 2、在添画、黏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重点: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基本方法。 难点:进行大胆的想象表现。 教具准备: 师:教具、大纸片、颜色笔、剪刀、固体胶 生:课本、彩纸、剪刀、彩笔、固体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1、学具检查。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听故事了,所以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给你们分享一个小故事。边讲故事边操作“猴子上树”的教具。 故事内容: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树林里住着一只小猴子(教师手拿三角形的小猴子出示),这只小猴子可喜欢吃桃子了。有一天,小猴子在树林里散步,不小心踩到了香蕉皮,摔了一跤,(小猴子把它捡起来放到垃圾箱,心想我得可不能再让其它小猴子摔倒了)这时它发现它栽种的桃树上的果子成熟了,它迫不及待地爬到树上大口大口吃起来,他心想这么美味的桃子我可不能自己独享,于是他又摘了一些带回去给伙伴分享。(出示三角形制作的桃子树)。(这真是一只爱护环境,懂得分享的小猴子呀) 师:这是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的新玩具,课本上给这个玩具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猴子上树》(板书)。 3、自主探索掌握折纸方法 1. 自己玩一玩桌上的教具。 2. 师:同学们,请你们认真看看这个玩具,想一想它由几部分组成?是怎样做出来? 3. 生汇报。 4. 观看微课(制作过程) 5.出示《猴子上树》的制作步骤图,下面请大家拿出桌面那张方形大纸片,跟着老师所提供的步骤图,试着折叠出来,比比哪个同学最快速将它折出来。 制作步骤图: → → → (完成) 1、请最快折叠出来的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折法,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跟着学,完成树的造型,学生在讲解自己制作方法的同时,如有发现不对或不足的地方,教师在旁及时指出并纠正。 2、教师再次强调折法的要点,边对边,角对角折整齐并再演示一遍。 师:折纸的奥秘已经被同学们揭开,接下来要怎样将它们变成玩具呢? 生:剪出上面的小三角形出来。 师:没错,我们还要剪出制作“小猴子“的部分,那我们的“小猴子“能不能这样剪?这样剪呢?为什么?你们觉得哪种剪法最合适?(师出示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