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030958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9课 妙笔生花 活动二(教案)

日期:2025-02-1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125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9课,妙笔
  • cover
四年级第9课 《妙笔生花》活动二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侧锋、中锋的表现手法,体验笔墨变化的乐趣。 2.尝试掌握运用侧锋、中锋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干湿等水墨画基本技巧。 3.欣赏感受水墨画的独特表现方法,并运用所学的笔法墨法创作一副作品。 教学重点: 掌握侧锋、中锋的用笔方法及效果,掌握运用侧锋、中锋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干湿等水墨画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笔法墨法创作一副作品。 教学流程: 对比观察探讨笔墨 1.出示彩墨丝瓜图例(图1、图2),引导学生观察笔墨,对比两幅图中的墨色变化;结合上节课所学习的行笔变化知识,探讨画丝瓜的行笔变化 2.教师演示两幅图的行笔变化(图 3.图4),小结:行笔变化使墨色变化更丰富,更有水墨的韵味。 3.揭示学习内容:水墨画蔬果。 自学图示尝试练习 1.学生自学教材中“白菜”画法图示,根据图中所示的方法,试试用几笔画出一个蔬果。 (1)中锋画出菜茎。 (2) 侧锋快速画出菜叶。 (3) 中锋勾出菜叶叶脉。 2.尝试作业反馈,点评笔墨变化;引导学生谈笔墨经验,适时示范研习画白菜时的笔墨运用。 3.写意常用技法: (1)点染法:指用毛笔蘸墨或色直接点染而成的画法。 此法的主要特点是落笔成形,一笔下去不能涂改。通过墨彩的干湿浓淡变化,以及笔法的刚柔、轻重、顿挫等因素,既要表现花卉的形态和质感,又要表现作者的情感。点染时要特别注意调墨、调色、蘸墨、蘸色、用水等技法,严格控制和掌握墨色在纸上的渗化效果,经过反复练习做到意到笔随以求加强表现力。 (2)勾勒法:线条变化大,笔随意转而不为形所拘;线条更加概括、洗练,富有变化,忌板、刻、结实等毛病:注重抓形象的大结构、大姿态和表现总体感觉。执笔要灵活,指、腕、肘交替互用。墨色浓浓淡淡、干干湿湿线条虑虚实实。画写意花鸟也有先点染后勾勒的,要趁湿勾,线条与墨色融合在一起,自然而和谐。勾勒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事先点好的形象勾,勾勒可以修正点染时的不足,甚至有意错位勾,会产生丰富感。 (3)勾染法: 勾染互用多是先勾线,后点染或晕染。 3.中国画用笔最重要的是中锋用笔,但有些情况下也必须用侧锋,另外还有逆锋、顺锋之分 欣赏作品品味画意 1.出示画家彩墨蔬果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品味作品中的笔墨韵味,感悟作品“似与不似间”的笔墨变化。 2.欣赏学生作品,学生畅谈作品构图、笔墨变化。 3.《白石老人自述》摘录:所画的东西,以日常能见到的为多,不常见的,我觉得虚无缥缈,画得虽好,总是不切实际我题画葫芦诗说:“几欲变更终缩手,舍真作怪此生难。”不画常见的而去画不常见的,那就是舍真作怪了。我画实物,并不一味地刻意求似,能在不求似中得似,方得显出神韵。我有句说:“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声名到老低。” 学生创作体验情趣 1.学生谈自己的创作构思,教师出示蔬果图片,向学生予以提示。 2.提出作业要求:学习用笔的不同表现方法,结合墨色画一画常见的蔬果。 3.学生创作,教师个别辅导。 作品展评拓展延伸 1.作品展示评价。 2.欣赏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领悟中国画笔墨“关于状物与传情达意”艺术技巧。鼓励学生课后多画、多看,提高笔墨表现能力和审美意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