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下第14课《风筝》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风筝的造型、色彩等相关信息和制作的基本原理,体验扎、糊、绘、放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能用对称或其他方法设计风筝图样,并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使学生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形成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喜爱,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风筝的造型、色彩等相关信息和制作的基本原理,体验扎、糊、绘、放的过程。 教训难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能用对称或其他方法设计风筝图样。 教学流程: 1.风筝艺人话风筝。 2.学生谈自己与风筝的经历。 1.建立活动小组,以讨论组的形式展开活动,各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2.相关风筝图例分到小组观察欣赏,小组讨论及汇报主题 (1)风筝色彩的特点; 风筝色彩的特点。风筝色彩的特点,决定于风筝与一般绘画在观赏上的不同条件除了大型壁画以外,人们观赏一般绘画的距离大都在几米以内,而放飞着的风筝与观 赏者的距离少则十几米,多则几十或几百米。因此,在决定风筝的色彩时,这个“远”字是首先要考虑的。为了满足远效果的要求,风筝上的色彩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色块要大。 (2)传统风筝常用的图案及其特点意义; 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中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3)风筝的种类: (抓住风筝对称的特点,了解风筝有软翅、硬翅、串式、立式和异形等分类 (3)风筝的制作步骤。(简要四步 ) 传统风筝工艺讲究的是“扎、糊、绘、放”四艺,风筝魏既要像工艺品一样精致美观,又要能够一飞冲天,它的背后也正是这四项绝活。 3.小结。 1.认识风筝结构及其材料。 (1)骨架:横竖两根,横条尺寸一般为 450 毫米、坚条长为 620毫米左右为宜 2)风筝面:由于这种风筝的平衡主要是靠长长的尾巴,尾部尺寸宽 40毫米长 1500~ 3000 毫米,与蒙面材料相同。 2.方法示范。 (1)用细棍子搭建一个风筝的轮廓。注意接口处用线绑牢。风筝骨架应左右对称,大小适合风筝面。骨架捆绑结实,棉线绕圈打结。 (2)为风筝贴封面。风筝与骨架黏合紧密。把胶水涂在竹架子青的那一面.然后把薄薄的宣纸画,轻轻地粘在竹架子的正中央。 (3))为了风筝的外形更加美观漂亮,再给风筝添上花边和尾巴。花边是用剪刀剪成波浪形的,尾巴是用宣纸剪的长方形线条粘上去的。 1.各组选举组长,根据自己的特长两两搭配合作,分配工作,做好材料分发工作。(竹笈、风筝面、耀糊、绑线、颜料、毛笔、洗笔桶等) 2.活动要求:制作风筝并放飞。注意: 扎稳骨架,糊纸平整,图案装饰性强 3.巡视指导,引导小组互帮,边协助边制作。 1.放风筝的方法。拴提线、测风向、逆风跑、慢放线、收放线保持稳定。 掌握放风筝的技巧 1、在风力适足的时候,放风筝可以不必请人帮忙,自己拿风筝的提线,逆风向前边跑边看,直到感觉风劲够,再停下来慢慢放线 当风力不济时,快速向后收线,给予人工加风,如感觉风筝线有拉力时,就要把握时机放线 2若风筝有下降的趋势,须迅速收回一部分风筝线,直到风筝能在天空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