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042088

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 老师和同学(一)》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45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 老师和同学(一),教学设计
  • cover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老师和同学(一) 作者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老师和同学”是人物写生画练习经常使用的画题,让学生来观察描绘与自己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玩耍的同学及朝夕相处的老师,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根据《美术课标》对中高年级段“造型·表现”的要求,学生要初步学习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运用平面造型的方法,通过观察捕捉老师和同学的特征,能用线造型写生的方法给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画像。第二课时是在此基础上学习立体造型。尝试不同的造型表现方法(如写实、夸张、抽象、装饰等),描绘老师和同学,表达思想与情感。从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学生情况:小学五年级阶段的学生是由记忆画、空间环境想象和色彩理论应用的初步阶段正式转向理性认识的阶段。虽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同学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在认识方面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不细致、不成熟,表现的人物往往喜欢凭直观的感觉,表现出的形象往往机械缺少生动感,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线描写生画、速写、色彩写生等对于加强儿童色感和造型能力具有推动、提高作用。教学方式、手段: 1.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提供学习范围,让学生自由选择和发挥,去主动探索从而发现结果。2. 坚持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推进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准备:PPT课件、画板、铅画纸、绘画铅笔等。学生准备:画板、夹子、铅画纸、彩卡纸、绘画铅笔或炭金条、彩色粉笔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老师和同学的观察,能用线造型写生的方法给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画像,捕捉人物特征,创造视觉符号表现感受。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绘画实践活动,培养独特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意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能用线造型写生方法描绘自己的老师和同学,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教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能描绘出有自己风格的人物线造型写生画。 教学设计 一、设置悬念 引导探究1. 师:布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眼力,我这里有几张课前抓拍的同学照片,你能一眼就认出他们吗?(学生回答)2. 师:请你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推断出是这些同学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 生:发型、服饰、五官、脸型等 师小结:这些同学天天和我们一起生活学习,我们一眼就认出了他们,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特征我们称为外貌特征。(板书:外貌特征)3. 师:你瞧,老师也来到了我们中间。今天,同学们就用手中的画笔去记录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吧。板书课题:老师和同学二、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1. 师:老师和同学很多,怎样才能用画笔抓住他们的外貌特征表现出来呢?答案就藏在下面的图片中,准备好第二次眼力大考察了吗?(1)找一找:PPT出示照片合影师:(眼力大考察二)五幅绘画作品分别刻画的照片中的谁呢?从哪里看出来的?(头发的特征是如何表现的?衣纹、五官表情特征等)师小结:同学们找到了如何用画笔去表现外貌特征,可以抓住五官的细节,头部的饰品等来刻画,再看下面一幅。(2)这是用色彩表现的同学。猜一猜,哪个是学生哪个是老师?为什么?(从动态上,从表情猜的?)师:老师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