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5349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264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辽宁省,五校,协作,2013-2014,学年,高一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试卷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材料涉及的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 2.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A.神权色彩 B.血缘色彩 C.平等色彩 D.民主色彩 3.考古发掘一座先秦墓葬时发现了用九个鼎随葬的情况,根据周礼,只有天子可用九鼎,但是根据出土的其他文物断定它绝非周天子墓葬。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 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 B.周天子的权威得到强化 C.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于: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后期 C.公元前3世纪前期 D.公元前3世纪后期 5.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 6.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此“原理” B.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7.荀子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D.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8.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所述的秦汉时期和唐代时期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9.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0. 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的故事改编的。杨业是前方作战的将军,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由权,但却受到皇帝、正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沙场。除了以上的制约,他还最可能受到谁的制约? A.丞相 B.知州 C.枢密使 D.通判 11.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 B.明 C.汉 D.秦 12.古人云:“天子之耳不能自聪,天子之目不能自明”。因此,中国古代建立了: A.监察制度 B.三公制度 C.谏议制度 D.选官制度 13.“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14.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 C. 设三司总管国家财政 D.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15.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