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61248

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40231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课件,2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 杜甫 你心目中的李白是什么样的? 酒仙诗仙 天生我材必有用! 行路难 (唐)李 白 1、 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 3、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学习目标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人称“诗仙”,又号“谪仙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清新、飘逸。他的诗歌流传下来的只有十分之一,有990多首。其诗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一生以“安社稷”、“济苍生”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虽然两次从政都以失败告终,但他为之奋斗一生,可以用屈原的名句来形容他,“虽九死而其犹未悔”。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明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24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42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在入长安求仕无路的时候,写了许多抒发怀才不遇的诗作。 作者信息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最后被“赐金还山”,实际上是被皇帝下令驱逐。诗人“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在朋友为他践行的酒宴上愤而写了这组诗,抒发他怀才不遇的情怀,既有悲愤之词,也有“长风破浪”之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矛盾心情。 作者信息 行路难(一) 李白 朗读诗文 金樽清酒 /斗十千,玉盘珍羞 /直万钱。 停杯投箸 /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 /冰塞川,将登太行 /雪满山。 闲来垂钓 /碧溪上,忽复乘舟 /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zūn dǒu xiū zhù sè háng qí 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我放下酒杯,丢下筷子,吃不下饭,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空闲时就像姜太公一样坐在碧溪上钓鱼,忽然又像伊尹样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世上行路多么艰难啊,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如今身处何处?相信乘长风,破巨浪的时机终将到来,那时我将扬起高高的帆,渡过茫茫大海。 理解诗意 要求:小组合作解读诗文大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羞”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分析诗句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思考:“停”“投”“拔”“顾”,这些动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面对美酒佳肴,作者为什么却放下酒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呢? 赏析:“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抑郁不舒的心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赏析:这是诗人的想象。想象自己离开长安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抒写世路的艰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赏析: 姜太公,九十岁在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后被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