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7349

语文七年级上长春版1.2《醉花阴》课件8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39636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语文,七年级,长春,醉花阴,课件
  • cover
课件28张PPT。她是忧时忧世的赤子惊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想要了解她的一腔愁绪, 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醉花阴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走进李清照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李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写作背景 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永昼 : 瑞脑 :金兽 : 漫长的白天。 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兽形的铜香炉。 薄薄得雾弥漫着,云层浓密,烦恼忧愁着白天太慢长, 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 雾 云 ———薄 ———弥漫 ———浓 ——— 密 环境:压抑、沉重、悲凉。 心情:苦闷的,百无聊赖的。 思念丈夫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又”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愈来愈浓 又到了重阳佳节, 我在轻薄的床纱中枕着玉枕, 感到半夜的凉气浸透了我的肌肤。“凉”因丈夫不在身边,心灵上所感受的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时间 我一个人在东篱饮酒一直到黄昏以后, 那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了我的双袖。用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别说不忧愁,瑟瑟西风卷起珠帘, 闺中少妇(我)比黄花更加消瘦。消魂:同“销魂”,形容极度愁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醉花阴 李清照愁词人是从哪些方面 写愁情的?呼应“愁”和“瘦” “愁”是“瘦”的原因, “瘦”是“愁”的结果。 历史小故事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是环境气氛的渲染,与“人比黄花瘦”构成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是一个凄清的深秋怀人的境界。结句以黄花喻人瘦,精当无比。前人也有以花比人瘦的诗句,但都不及李清照写得新颖贴切。黄花就是菊花,与“瘦”易于联系,再加上菊花以幽雅高洁为品,与作者的精神有相通之处,既见其形,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