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7376

5《词二首》(教学课件+音频朗读+教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65386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词二首,教学课件,音频,朗读,教案
    课件12张PPT。忆秦娥·娄山关忆秦娥·娄山关写作背景1934年10月,红军开始战略性大转移———长征。初期,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在军事上遇敌硬打硬拼,使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红军在突破敌人第四道防线时以损失过半。 1935年1月,红军遵义会议后,纠正了组织和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军的领导地位,红军二渡赤水,在点灯山一带与敌军激战,终于占领高地,控制娄山关关口。这是红军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本词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南方有好多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堪寒。”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雁的含义: 一是比喻信函。“鸿雁传书”“雁足传书”“雁尽书难寄”。 一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唐韦应物《闻雁》:“淮南秋雨夜,夜斋闻雁来。”宋严羽《闻雁》:“远客惊秋雁,高楼复异乡。” 月,在古典文学中简直就是故乡和团圆的代名词。分析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时间:残月天边明的拂晓时刻 环境:西风凛冽,天宇辽阔,雁声嘹唳,寒霜铺地,残月如钩“雁”的含义: 1、比喻信函。“鸿雁传书” 2、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远客惊秋雁,高楼复异乡”“月”的含义: 故乡、团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分析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1、《忆秦娥》的词牌规定,上下阕的第三句必须用叠句 2、与下两句构成完整的画面。 3、以有声衬无声。 从听觉来写行军,进一步强调行军的环境,强化了寂静、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对词意起承转推进的作用。“碎”:表现出在崎岖的山间石径上结了一层寒霜,马儿不能放步奔跑,再加上马匹不多,马蹄声细碎杂沓的感觉。 “咽”本指声音哽咽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的西风中传来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犹如呜咽,显得十分悲壮。下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真如铁”:代用杜甫的《潼关吏》“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比喻娄山关的险固。“漫道”:表现红军对自然险阻的藐视,对顽抗之敌的鄙视。“从头”:隐喻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开始了新的征程。 表现了诗人无坚不摧、履险如夷的豪迈气概和跨越一切艰险的雄放胸襟。下阕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比喻)显示出磅礴的气势,悲壮奇丽的意境 表达了亦喜亦悲,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 富有象征意味:表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但还有许多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 与上阕的“霜晨月”照应,说明一天的战斗历程已经完成,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主题更突出。小结风格上,上阕的悲凉沉郁与下阕的雄劲豪放融成一体。 手法上,明暗虚实巧妙结合。 明:自然景物。 暗:革命精神 实:行军的所见所闻所感。 虚:娄山关的激战。 以景传情,景情并茂。 既炼字(碎、咽)又炼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深化主题。拓 展 练 习 1、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它跟词的_____有关;词题是_____,它跟词的_____有关。 2、这首词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这种韵,在古代四声中属于_____声韵。 忆秦娥曲调?娄山关?内容烈月咽铁越血入3、“霜晨月。霜晨月”“从头越。从头越”———这种形式叫 _____,其作用是_____。 4、说说你对下面两组意象的理解 ①“马蹄”“喇叭”:_____ ②“苍山”“残阳”:_____叠句 ? 强调某个意象悲壮的历程  也有象征意义 课件37张PPT。《沁园春·雪》 ——— 毛泽东初读有声,读准字音。分 汗 数 还 fèn hán shǔ huán再读有情,读准节奏。读准节奏,读出气势,读出你的魅力。三读有感,感知伟人胸襟。 你最喜欢词中的哪一句?请找出来读一读。你认为毛主席会怎么读?能否模仿一下。四读有悟,领悟伟人情怀。 小组分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