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8519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学课件(含音频朗读+导学案)

日期:2024-06-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30991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学课件,音频,朗读,导学案
    (课件网)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本课重点 品味本诗“时代悲剧性”的主题; 感受诗人深刻的人性关怀; 本课难点 本诗幻觉意象的组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鉴赏现代诗歌,品味深刻主题; 过程与方法:放在时代大背景来理解深刻内涵,强调思想性;反复朗读,强调人文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深刻的人性关怀。 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表层的问题引入潜层; 学法指导 用现代视角解决经典问题, 用历史的眼光培养思考问题的方式, 学生分组讨论, 解决不同视角多义性的问题。 教学辅助手段 幻灯片 小视频 珍贵图片 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师范读 学生朗读 感情共鸣 归纳总结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学的结构 一、导入2分钟; 二、作者作品介绍3分钟; 三、时代背景简介5分钟、 四、朗读课文10分钟、 五、分析课文,教学重点解析10分钟,六、语言分析,教学难点突破思考5分钟 七、拓展练习10分钟 导入设计 北京2008年奥运会 文化名城 交通方式 北京火车站 本课题目 重点突破 短小纪录片了解时代背景 设置问题共同研讨 难点突破 抓住富于暗示的关键词 结合影视常识进一步认知 注重学生主体发挥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学会合作思考问题 课堂的反馈和评价意识 充分时间的练习 基础知识的复习 知识的牵引比较和评价 正确精准的历史评价和文学评价 增强审美意思和辨别能力 拓展练习 欣赏食指《相信未来》,并回答问题 思考辨析:鲁迅在《狂人日记》的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喊,而食指也在诗中写到“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为什么两位作家都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他们在思想上有什么共通之处?结合时代文化背景说一下。 最后布置作业 本堂课结束 谢谢大家《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首诗通过对“四点零八分”在北京车站与亲人离别的撕心裂肺的场面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对故乡的难舍难分之情,更反映了一代知青对自己、对未来的迷惘、失落、恐惧的诸多心理感受。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加红的字注音。   骤(zhòu)  棂(líng)   2.形近字  ———缀(zhuì)点缀    ┏缓(huǎn)缓慢    ┏扯(chě)拉扯  ———掇(duō) 拾掇    ┃           ┃  ———辍(chuò)辍学    ┗援(yuán)援助    ┗址(zhǐ)地址   3.多音字   ———(bēng)绷紧      ┏(juǎn)卷袖子   绷┫(běng)绷脸     卷┫   ———(bèng)绷硬      ┗(juàn)试卷   4.解释词语   【剧 烈】猛烈。   【骤 然】突然、忽然。   【窗 棂】窗格子。   【告 别】离别、分手。   【声 浪】指许多人呼喊的声音。   5.文体知识填空   (1)《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作者_____,选自 _____ 。   (2)本诗描写的是20世纪_____年代知识青年_____的一段特殊历史。   (3)我的心_____一阵疼痛,一定是_____的针线_____。   【参考答案】   (1)食指  《诗探索金库.食指卷》   (2)六七十   上山下乡   (3)骤然  妈妈缀扣子   穿透了心胸   二、课文学习   1.作者介绍   【明确】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著名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的第一人。因其诗《相信未来》被江青点名批评,所以一度被人侮辱、嘲弄和指责,所以笔名为“食指”(也有“实质”的意思)。“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