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92770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导学案(表格式无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1次 大小:714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2课,民族,大团结,导学案,格式,答案
  • cover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题: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使用时间:2023年3月30日 编号:12 一、 目标导学 阅读书本第60-61页: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过程;知道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理解并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和意义;(重点与难点) 阅读书本第62页-63页,了解新中国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及意义;理解并掌握西部大开发政策、青藏铁路通车的时间及意义。 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二、预习检测 感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给少数民族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三、 合作探究 【情景再现】   2019年3月28日上午,布达拉宫广场彩旗飘飘,充满了节日的喜庆。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上万人共聚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6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砸碎了封建农奴制的枷锁,百万农奴翻身站起来,开启了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的新征程。 【制度有保障】 1、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在哪些地方实行?民族自治区域有哪些不同级别?民族自治区域内拥有什么权? 2、小组合作探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我国发展有何意义呢?(3分钟)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政策有保障 3、阅读课本第62、63页,归纳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4min) 具体措施结果(意义)政治经济文化民生 三、齐心同发展 材料二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 4、当代中学生,我们能为铸牢民族共同体,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四、 课堂检测 ★要求:1、不看课本和资料;2、划出关键词;3、把选项写在括号里。 (   )1.201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该地区各项事业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生产总值从1958年的3.28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 453.59亿元,这表明我国 A.实行民族高度自治制度 B.坚持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D.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2.(2019·北京石景山模拟)如图资料反映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不能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允许少数民族实现完全自治 C.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D.是在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施 (  )3.(2019·东营河口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行“一国两制”方针 C.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D.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五、 我的疑问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导案 第3页 共2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