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94218

第12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165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2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 cover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懂词意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联系同类词作,迁移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 3、学习对比的手法,赏析其他诗词对比手法的效果。 【教学过程】: 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一、导入、作者简介、背景简介、听读、试读。 1、教师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2、教师播放朗读视频,学生听读。 3、教师带领学生试读。 二、作品赏析: 1、请仿照例子,用四个字概括“梦回”的情景。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3、有人评价,辛弃疾这首词梦境一气贯注,酣畅淋漓,结句笔锋陡转回到现实,触目惊心。痛苦的现实与理想的梦境相互映照,形成强烈对比。请你说说本词运用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1、教师展示示例,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概括“梦回”的情景。学生思考,在互动面板反馈分享,教师作适当分析。 吹角连营、分麾下炙、翻塞外声、沙场点兵、马做的卢、弓如霹雳、了天下事、赢身后名。 描绘了豪迈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 2、教师发起连麦,引导学生结合词句内容分享对词句内容、情感的理解。 要为朝廷完成收复失地的国家大事,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抒发词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可怜:可惜,词人自怜自哀。白发:年近半百,两鬓微霜。报国之志难以实现,抒发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3、教师发起连麦,引导学生结合内容分析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梦境中回忆了豪迈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实现了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现实中却白发早生、壮志难酬。由梦境到现实,陡转突变,突出了报国无门的悲愤。 4、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本词,注意读出情感、语气的变化。 三、拓展提升: (一)小月准备在班里举办南宋诗词欣赏会,其中一个专栏是辛弃疾“爱国篇”,以下哪一项的词句不会收录进去? A.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B.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请你从以下词中任选一首,谈谈运用“对比”手法的效果。 A、辛弃疾《丑奴儿》 B、陈与义《临江仙》 (一) 1、教师发放答题卡,学生选择。 2、教师查看学生答题情况,发起连麦,学生分析点评。 3、其他同学在互动面板补充。 (二) 1、教师展示示例,指导答题步骤。 2、学生纸笔作答,限时3分钟。 3、学生把作品拍照发到钉钉对话框,教师放大展示学生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4、学生在互动面板与教师一起互动分享。 四、课后作业。 1、小月去参观辛弃疾故居,看到故居门口的一副对联下联已经破损,字迹难认,于是自己结合学过的辛弃疾的知识补写了下联,请你帮小月一起补写。 上联:梦里沙场了却君王事 下联: 2、辛弃疾说自己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请你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的安排就是从内容理解、情感分析、手法赏析三个方面着手的。 作品赏析,三个小环节。第一、仿照例子用四个字概括梦回的情景。第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第三、……请你说说本词运用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三道题的设计,分别对应了内容理解、情感分析、手法赏析三个学习目标。 拓展提升,两道题目。一是一道情境化的选择题:以下哪一项的词句不会收录进辛弃疾的“爱国篇”?二是拓展延伸训练:请你从以下词中任选一首,谈谈运用“对比”手法的效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