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9871

诗四首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13264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四首
  • cover
课件53张PPT。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简介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名潜,字元亮 自称“五柳先生” 世称“靖节先生” 三仕三隐 “不为五斗米折腰” 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 荒秽(huì):杂草丛生。 带月:顶着月亮。 荷(hè)锄:扛着锄头。 道狭(xiá):道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沾(zhān):沾湿。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wéi):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早晨治理杂草丛生顶着月亮扛着锄头道窄沾湿只要让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请你说说诗句的意思第一层:写劳动情况 带着以下问题朗读: 问: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况? 问: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干了多长时间?(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第二层:以抒情为主 带着以下问题朗读: 问:第五句中的“道”是指什么?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 问:为什么要着重写夕露沾衣? 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 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穿行草木,致使衣为露所湿。借夕露沾衣作衬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问题研讨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1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诗人体现在诗中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说?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全诗的主旨,点明了作者的志趣?使至塞上———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写得好,看他的诗,就像看画;他的画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就像读诗。所以称赞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使 至 塞 上 使 至 塞 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结构思路)首联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 “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写使者进入边塞)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的大雁一般飞入胡天的上空。 一“征”一“归” ,一“出” 一“入” ,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写景,也是叙事,以“蓬”自喻,暗示自己在朝廷受到排挤,仕途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