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99469

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课件 (44张)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475431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喀斯特,海岸,冰川,地貌,课件,44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1.喀斯特地貌 2.海岸地貌 3.冰川地貌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运用资料,理解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综合思维:掌握并能说明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地理实践力:辨识常见喀斯特地貌类型并描述其景观特点。 桂林山水 路南石林 地下溶洞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想一想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在我国以云南、广西、贵州、重庆等地最为著名,号称“中国南方喀斯特” ,并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喀斯特地貌 探究一 推测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重庆等地的原因? 1、岩石特点 (1)石灰岩分布广; (2)主要成分为CaCO ,属于可溶性岩石; (3)石灰岩缝隙较多,有利于水的溶蚀。 2、气候特点 南方高温多雨,易于溶解空气中的CO ,使得流水偏酸性; 南方山地丘陵多,地表流水速度大,侵蚀能力强。 3、地形特点 二、分类: 2、喀斯特沉积地貌: 1、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沟、石芽、峰林、孤峰、溶斗、地下溶洞等。 CaCO +H O + CO =Ca(HCO ) Ca(HCO ) = CaCO ↓+ H O + CO ↑ 石钟乳、石笋、石柱、钙华等。 请同学们在下面四幅喀斯特地貌图中分别指出溶沟、石芽、峰林、孤峰等四种地貌,请试着描述四者之间的演化过程。 溶沟 石芽 峰林 孤峰 读图识貌 溶沟 石芽 ①石灰岩在流水的溶蚀下在表面形成长条状或者网状的溶沟。 ②溶沟进一步遭受溶蚀,发展为面积较大的洼地,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石芽。 峰林 孤峰 ③随着洼地加深变为峰林。 ④大部分峰林遭受侵蚀和重力作用垮塌,残存为孤峰。 喀斯特漏斗 地下水通过岩层在渗入地下过程中,不断把它流经的岩壁溶蚀,并逐渐扩大,在地下形成大型溶洞。洞顶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崩塌,直到洞顶完全塌陷,形成了喀斯特漏斗,面积较大的漏斗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坑,而天坑常与地下暗河联通。 喀斯特沉积地貌 钙华 a.石钟乳:由洞顶向下发育。 b.石笋:由洞底向上发育。 c.石柱: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 区分溶洞和石钟乳、石笋、石柱的成因: 溶洞流水侵蚀(溶蚀)形成,溶洞内的石钟乳、石笋、 石柱等是流水沉积(碳酸钙的化学沉积)形成。 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成世界最大口径和最高灵敏度的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的天文观测水平。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超过300米的大坑,且对于排水要求高,并要求周围电磁信号干扰少。 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25.6°N,106.8°E),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漏斗发育区,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地下有裂缝与暗河沟通。 2016年,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和最高灵敏度的射电望远镜———500米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这里建成启用。该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有效地提升了我国探测宇宙的能力,被称为“中国天眼”。 平塘县大窝凼工程建设前后对比 “中国天眼”虽然远远望去球面是光滑平整的,但其实是由4450块反射面板拼接而成,每块面板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且面板上有很多孔洞。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大窝凼天坑形成的过程。 2.“中国天眼”为什么选址在贵州大窝凼? 探究二 “中国天眼” 海 岸 地 貌 了解波浪是如何侵蚀海岸的? 巨大的冲力直接施加在岩石上 波浪冲击岩石裂隙,使裂隙中的空气受到压缩,压缩的空气又对岩石施加压力。 除了波浪外,还有哪些侵蚀海岸? 还有岩石碎块的磨蚀、海水的溶蚀作用、潮汐、洋流等侵蚀海岸。 海岸地貌 海蚀崖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海蚀柱 海蚀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