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111690

综合探究一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课件(3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33587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综合,-2022-2023,哲学,必修,统编,政治
  • cover
(课件网) 总议题: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生动实践———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综合探究一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学习目标 1.通过黄河治理的事例,让学生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了解形而上学认识方法的局限,从而能够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培育科学精神; 2.明确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看到唯物辩证法在黄河治理中的作用,由此看到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坚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增强政治认同。 新课导入 思考: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强调要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绵延50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75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宁,天下平”。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新中国成立70年来,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透过表象看本质,只有紧紧抓住流域治理这个根子,才能保护好我们共同的母亲河。 新课导入 这告诉我们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就必须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静止、片面的看问题,即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议题一: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内涵与分歧 探究活动一 共同 参与 老子、韩非子和黑格尔的言论共同表达了什么思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因此,统治者应该“因时变法”,“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矛盾,它才会运动。” 老子 韩非子 黑格尔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意思是: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这一观点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韩非子:“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即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从朴素的社会进化论出发,认为社会在进化变化,用以治世之道也应随之而变。统治者应该“因时变法”,“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意思就是想要用先王的治国政策,来管理现状的国民,也是和守株待兔一样的。 黑格尔:“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矛盾,它才会运动。”认为矛盾是事物运动的根源,认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是运动的。 老子、韩非子、黑格尔三者的言论表达了辩证法的思想,即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矛盾分歧 (一)唯物辩证法 1.辩证法的含义 (1) “辩证法”的历史悠久,它来源于古希腊文,原义是进行对话、论战。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概念自然而然的受到不同时代的不同哲学家的影响而分化出很多种不同的语义。一般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就是事物自身内在包含矛盾,有“自否性”。 (2)后来,辩证法(基本观点:联系、发展、矛盾)被当作是与形而上学(基本观点:孤立、静止、片面)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