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124998

专题十一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2023届高考历史大单元二轮复习学案【配套新教材】

日期:2024-05-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4次 大小:2665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教材,新教材,配套,习学,单元
  • cover
专题十一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20世纪上半期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1.两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结束,战后建立了雅尔塔体系,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2.社会主义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列宁和斯大的领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取得重大成就。 3.民族民主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创造了条件。在战争结束后,亚非拉地区掀起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虽然它们大多以失败告终,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三、考向分析 第32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考点1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瓜分世界的狂潮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它们奉行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殆尽。 2.列强矛盾激化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表现 英德矛盾 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法德矛盾 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德俄矛盾 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奥俄矛盾 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目的 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表现 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影响 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考点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一战的爆发 (1)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2.进程 主要战役 第一阶段(1914年) 第二阶段(1915-1916年) 第三阶段(1917-1918年) 西线(英法军队———德军) 决定性战场) ①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 ②9月,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失败 ①196年,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双方伤亡惨重,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 ②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战中,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镇。 ①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②1918年11月l1日德、奥(匈) 投降 东线(德奥联军———俄军) ——— 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战争 南线(奥军———俄、塞军) 战局演变 (总体态势) 德军“速决战”破产 战争处于胶着状态,德奥军队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同盟国走向失败 考点3 一战的结束及影响 1.战争结束 (1)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一战。 (2)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2.战争影响 民族主义 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