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127218

第4课 自制颜料(教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138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4课,自制,颜料,教案
  • cover
《自制颜料》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通过认真对比湘教版和2011版课标发现,修订后的“造型·表现”“综合·探究”学习领域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中强调了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2、基于教材的分析: 《自制颜料》一课取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湖南美术-出卷网-,第六册教科书中第四课,本课内容属“综合·探究”学习领域。让学生在色彩缤纷的生活里。从植物中提取颜料,并用于绘画这些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研究颜色的。提取,制作等,使他们充分体验寻找材料的新奇,动手磨制的乐。享受成功的快乐,开拓学生艺术事业,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就感。 3、基于学情的调查: 第二学段的学生年龄在8――10岁,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的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对象。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目标对于分析美术作品中特定的造型语言和形式特点作出要求。所以,在教学之前,先对4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项目 知道中国传统绘画中使用的颜料特性。 知道什么材料可以研制颜料。 知道如何研制颜料。 人数 10 9 1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思考,本课题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二)学习目标表达 1 欣赏民间匠人以及中国画画家的作品,了解中国传统工艺作品以及绘画中使用的颜料特性。 2 寻找生活中易得的材料与工具,学习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一到三种颜料,并用于绘画创作。 3 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找到材料的新奇,动手磨制的喜悦,感知创造的乐趣,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的愿望。 (三)评价方式的设置: 目标1:知道中国传统工艺作品以及绘画中使用的颜料特性。 目标2:学习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制作出一到三种颜料。 目标3:将自己制作的颜料用于绘画创作。 二、学习过程设置 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目标1 知道中国传统工艺作品以及绘画中使用的颜料特性。 一、找颜色: 老师出示教材,五彩缤纷的花园主题,让学生说说看到的颜色名称。 小结:红花可以通过提取紫红色的胭脂,一种名叫朱砂的矿石,也可以提练出红色。中国画中使用的颜料大都是从矿物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色彩。 知道中国画中颜料的提取方式。 二、欣赏中国传统国画花鸟作品。 李魁正的《金秋烁烁》,画面中沉着的红色主要为朱砂色,在中国画中泛指绘画艺术的词语“丹青”中的“丹”本意就是指朱砂。朱砂以其纯正鲜艳的红色和经久不退的品格深深吸引着一代代的画家,无论是国外考古发现的壁画,还是秦兵马俑的身上都留下了它鲜艳夺目的痕迹。 中国画中矿物制成的颜料中含有细微颗粒,它的质感是厚重的,如石青,来源于蓝铜矿;植物饮料是透明清爽的,如明快的藤黄来源于藤树,有毒......如宋代画家林椿的《果熟来禽图》,宋代赵佶的《芙蓉锦鸡图》 。 知道中国传统工艺作品以及绘画中使用的颜料特性。 三、欣赏民间艺人手工艺染织作品。云南白族地区的民间艺人云南白族地区的民间艺人以菘蓝、蓼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制成蓝靛溶液,将白色的棉布或棉麻混纺布扎缝后,浸人染缸里浸染,每浸一次色深层,即“青出于蓝”, 浸染到一定程度后,取出晾干,拆去缬结,便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来。 目标2 学习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制作出一到三种颜料。 1.分享:你从大自然中找来了什么材料 2.讨论:如何利用工具将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成颜料 3.自学教材中制作步骤图,总结方法:用小棒和碗捣汁,或用料理机等榨汁,用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