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128135

人教版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1650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课型 新授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的内容。在上一章里,主要学习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光”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本章第一节安排了“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内容,这样就完整的呈现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学习了本节之后,本章第二节呈现的是绿色植物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呼吸作用过程。虽然光合作用对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为了在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物质代谢形成全面的认识之后再下结论,本节不宜可以强调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而应在学完呼吸作用之后再进行专门论述。 本节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第一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实质,这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在教学时,应注意对海尔蒙特实验、普利斯特利实验以及两个演示实验的处理,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感受绿色植物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进而去探讨光合作用的实质;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这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并结合课本上的介绍能够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第三部分是技能训练。学生在成功解读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光照越强,光合作用就越强的结论。 学情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核心。在情感和行为特征方面,初一的学生天真活泼,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对实验探究充满好奇,能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愿意与同学们合作学习。但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光合作用只有模糊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有机会能够观察到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 因此,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一步步探究得出结论,获得知识。 此外,学生没有接触过化学,部分学生对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还不清楚,宜在实验前加以简要说明。 教学目标 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难点 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 教材 ,PPT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气,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感到缺氧呢 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如何维持的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阅读教材 122 页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并结合相关图片,解决问题:普利斯特利当时根据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生依据教材回答: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2.其他科学家的实验也证实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1)课件展示实验装置 (2)指导学生制订实验操作步骤,完成探究方案的整体设计。 (3)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推测,及时给予评价。 (4)教师利用提前处理好的实验材料进行验证。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或多媒体展示实验):金鱼藻释放氧气(教师说明: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