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家乐》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通过认真对比湘美版和2011版课标发现,修订后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中强调了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目标要求和“发展艺术感知和造型表现能力”的学习过程提醒,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索的过程。 2、基于教材的分析: 《农家乐》一课取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湖南美术-出卷网-,第六册教科书中第十三课,本课内容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只安排了一个学习活动:画出农忙时节丰收或播种的情景,注意劳动场景与人物动态的表现。活动重点是表现劳动场景和人物动态。劳动场景可以是在农田。菜地、果园里播种、施肥、收割,可以是栽花、喂鸡、摘果......每个场景有不同的景物和人物,人物的动态也各不相同,但都有相似处。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书中四幅有代表性的图片进行赏析,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唤起他们对劳动的记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基于学情的调查: 第二学段的学生年龄在8――10岁,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的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对象。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目标对于分析美术作品中特定的造型语言和形式特点作出要求。所以,在教学之前,先对4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项目 亲身体验过农忙时节播种或丰收的活动。 能描述出农忙时节播种或丰收的情形。 能画出农家繁忙时富有特色的情景。 人数 15 12 7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思考,本课题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二)学习目标表达 1学生观察了解、亲身体验农忙时节播种或丰收的情形,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画出富有特色的情景。 2 学生通过学习画劳动人物动态和表现劳动场景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一定的人物动态表现能力。 3 学生能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和快乐,发现劳动美,能尊重劳动者,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热爱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了解、亲身体验农忙时节播种或丰收的情形。 学习画劳动人物动态和表现劳动场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画出农家繁忙时富有特色的情景。 二、学习过程设置 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目标1 观察了解、亲身体验农忙时节播种或丰收的情形。 一、视频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则“插秧节”新闻。 师:新闻里的人在做什么,谁有过类似的体验 揭示课题。 师:这是一场特殊的插秧节,来自城市的参与者尽情体验着干农活的艰辛与愉悦。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一-起走进农村,感受农村生活的点滴,用画笔来表现我们眼中的新农村。 板书课题一农家乐 对本课题产生兴趣。 1.教师请学生描述做农活的场景(可请同学表演劳作时的动作)。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农场或做过农活呢 或知道有哪些农活 生:栽花、喂鸡、插秧或者钓鱼、摘果..... 师:你能不能把你熟悉的做农活的动作表现出来 (生: 尝试表演。) 2.师黑板示范人物动态图并添画道具。 3.小游戏。 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猜活动名称,并说明理由。 师小结:刚刚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这四幅画面的感受。其实农民画的内容都是人们将自己的日常生活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真实生活,我们现在就来欣赏一-下农民艺术吧! 4.教师:我们刚刚欣赏了很多农民画,同学们发现它们有些什么共同点吗 生答。 师小结:农民画构图饱满,人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